扶贫路上比翼鸟

来源:《党风廉政教育》丛书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16:01 打印

  在滇黔桂三省(区)交汇的大山深处,层峦叠嶂,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溪流潺潺,鸟叫虫鸣,浑然一副充满天籁的美丽画卷。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这种生活已经跟不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节奏,这一带成了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黄铖夫妇犹如扶贫路上的比翼鸟,双宿双飞,在没有战火硝烟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并肩作战。


  黄铖是百色市纪委监委干部,平时一直心系群众,关心民生疾苦,一直有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2018年3月,黄铖踊跃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只因他曾在百色市田林县旧州镇党委挂任副书记兼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分队长,对旧州的情况比较了解,另外,对扶贫工作充满热爱与执着。


  黄铖的妻子周艺是“将门之后”,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她的血液里流淌着艰苦奋斗的革命基因。

 

扶贫路上比翼鸟

周艺组织广龙村和红河村党支部党员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亲自解说,对党员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周艺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工作,在她一遍又一遍地宣讲着百色起义红色革命事迹时,自己也受到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的熏陶,思想得到了升华,到基层为贫穷地区的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2018年初,周艺主动向单位申请到扶贫联系点挂任驻村第一书记。


  “我们知道儿子还小,这个家需要我们照顾,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对扶贫工作的执着,我支持他,他也支持我。”周艺说。


  夫妻俩同时挂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都存在很多困难,父母年迈,小孩年幼,这是最大的两个问题。


  在家庭座谈会上,夫妻俩说出了心中的想法,想到基层做扶贫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还没有脱离贫困的群众,但心中也有一丝顾虑。


  “既然国家需要、工作需要,那你们就放心去做,我们会照顾好孙子的。”黄铖的父亲说。即使身体不好,经常打针吃药,但在大义面前,他们对孩子的选择给予了全力支持,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退休老党员超高的政治觉悟。


  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告别了父母和未满两周岁的儿子,来到千里之外的田林县旧州镇开展扶贫工作。


  周艺从红色革命事迹宣讲员摇身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踏上了脱贫攻坚新征程。在当地,驻村女书记数量原本就不多,夫妻比翼为扶贫的就更寥寥无几 了,为这份大爱他们要作出多大的割舍,需要多少毅力和勇气来支撑……


  组织考虑到夫妇俩同时挂任驻村第一书记,就把他们安排在同一个乡镇。 但即使同在旧州镇,也仍分在不同的两个村,黄铖任那度村第一书记,周艺任广龙村第一书记,两个村相距30多公里。


  由于扶贫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全县面临脱贫摘帽冲刺期,大家都铆足了劲加班加点,即使是周末也很少能回家,很少见面,夫妻俩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离开未满两周岁的儿子,是夫妻俩心中最大的愧疚。父母年老、体弱多病,儿子年幼,正是需要夫妻俩撑起这个家的时候,为了扶贫工作,他们却选择了离开小家去帮助贫困户这个大家庭。


  对儿子的思念,平时也只能通过视频聊天来缓解,深山老林中手机信号差,视频画面经常会断断续续。有一次儿子感冒发烧在医院打点滴,看到视频中儿子憔悴的脸庞,黄铖心中五味杂陈,听到儿子说:“爸爸,我想你。”他流下了热泪……


  对于第二次来到旧州镇工作的黄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犹如回到自己家乡的感觉。


  “上次你是挂任镇党委副书记,这次却是挂任驻村第一书记,你的官怎么越做越小了?”有人调侃道。


  黄铖却笑着说:“我的官是越做越小,但是我离群众越来越近了,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看似一句玩笑话,却能看出黄铖心里装着百姓,有为贫困群众解决难题的决心。


  “黄书记舍小家为大家,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驻那度村工作队队员陈明能说,黄铖在驻村工作队中的美誉度可见一斑。

 

扶贫路上比翼鸟

2019年9月,黄铖(中)给那度村部分有生猪死亡情况的贫困户发放鸡苗补助


  全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攻坚


  夫妻俩到达村里后就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中,积极进村入户对每一户群众的收入、住房、身体健康及需求情况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


  经过反复摸底调研,黄铖发现油茶、杉木、芭蕉芋等产业具有不错的市场前景,可以充分利用那度村四周土山的优势扩大产业发展,以解决群众缺乏经济收入的问题。


  他与驻村干部、村“两委”进行讨论研究,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最后组织动员群众扩大种植油茶、杉木、芭蕉芋等,现共有油茶1600亩、杉木4549亩、芭蕉芋1100亩;同时鼓励群众养肉猪和种植黑皮冬瓜、大肉姜等,群众收入成倍增长。


  2018年那度村脱贫摘帽55户234人,2019年计划脱贫20户50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左右。


  同时,采取入股和劳务输出的方式,探索“支部+公司+村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长江天成公司推动那度村油茶产业发展。2018年村集体经济创收超过4万元,2019年预计增收3万元以上,可带动油茶种植户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


  工作上夫妻俩相互支持、相互借鉴,有时候却也在暗暗较劲,你追我赶……

 

扶贫路上比翼鸟

周艺 (前排左四) 到群众中宣传“以奖代补”政策


  相对于那度村来说,广龙村更加偏远,情况更加复杂,条件更加恶劣,它坐落在深山中,掩映在密林里。


  广龙村主要发展糖料蔗、杉木、油茶和芒果等产业,计划打造“广龙百亩油茶基地”“广龙千亩芒果片区”,通过示范带动,形成特色产业全覆盖,真正让群众增产增收。


  同时,周艺积极与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机构协调联系,先后获得派遣单位、后援单位、帮扶企业和社会爱心单位积极捐钱捐物,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


  2018年广龙村42户147人脱贫出列,2019年计划脱贫41户174人,预计到2020年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 , 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19万元,实现了历年来“零”的突破。

 

扶贫路上比翼鸟

黄铖(右二)与百色市纪委扶贫干部一起向贫困户宣传产业扶持“以奖代补”等扶贫政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为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夫妻俩一起商量,共同探讨,发挥当地优势,全力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


  黄铖积极与派驻单位及后援单位联系,获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470万元,用于硬化那度村进村道路和屯内道路近1万米,修建机耕路500米、溪桥1座、人畜饮水蓄水池5个, 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饮水难问题。


  黄铖还使用第一书记产业经费和工作经费共6.5万元采购了33盏太阳能路灯和监控、水塔、吊扇、LED 横额、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了村内亮化和改善了村部办公条件,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


  周艺协调落实财政扶贫资金和选派单位、后援单位的帮扶款合计325.82万元,用于建设广龙村新办公楼、戏台和篮球场以及维修硬化进村道路和屯内巷道等。使用第一书记帮扶经费和选派单位帮扶经费合计10万元,用于采购安装太阳能路灯共107盏,实现全村亮化,改变了村庄落后的面貌,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获得感。

 

扶贫路上比翼鸟

周艺(中)与选派单位对接,并联合市妇联,向广龙村18位贫困母亲捐赠爱心邮包


  将群众之事挂心头,竭尽全力解民忧


  “黄书记心里装着百姓,他处处为我们着想。”这是76岁黄迷务嘴里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黄迷务的丈夫在十几年前去世,儿子今年已经41岁,但依然未成家。由于缺乏经济收入,她那木瓦结构的房子有些破旧,木头做的墙壁已破烂不堪,屋顶瓦片稀疏,导致经常漏雨,整栋房子在风雨中显得摇摇欲坠。


  “有几次下大雨的深夜,黄书记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看黄迷务的房子是否完好。”住在黄迷务家附近的村委主任李星华说。


  黄铖深入研究危旧房改造政策,帮助黄迷务组织申报材料,来回奔波于各个单位申请各项危旧房改造资金4.5万元,并找来工程队对危旧房进行拆除重建。直到房子落成并入住,黄铖悬着的心才落下……


  在得知贫困户岑美荣患有癌症后,黄铖就带上慰问品到家里进行慰问,详细了解岑美荣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帮其办理大病救助和慢性病就诊卡。为增加家庭收入,黄铖还介绍岑美荣的丈夫杨家兴当护林员,同时帮助其小孩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


  “办理大病救助和慢性病就诊卡后,门诊医疗费用能报销80%,住院医疗费能报销90%,极大地减轻了我们家的经济负担。”岑美荣说。


  黄立明一家都患有先天性遗传病,无法从事较高强度的劳动,黄立明与妻子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儿子黄亚田和儿媳妇只能在家里做简单的农活,缺少经济收入。黄铖了解情况后,自己掏腰包花800多元买了120多只鸭子给黄亚田夫妇养殖,并介绍夫妇俩到油茶育苗基地工作……


  广龙村老党员李小仕和他的老伴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儿子一家常年在广东打工,李小仕患有风湿病和眼疾,行动不便。周艺经常入户看望二老,也时常掏腰包给他们买热水器、取暖器等生活用品,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扶贫路上比翼鸟

黄铖(右一)给贫困学生赠送写字白板,鼓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纪检与扶贫相融合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黄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将纪检监察与扶贫工作进行融合。


  为打通群众诉求的“最后一公里”,他率先成立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站,聘请群众担任站长、副站长和成员。工作站人员负责开展村级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对党务村务公开、财务收支、“三资”(即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全方位监督;负责接访、 巡访、暗访等工作,确保惠民政策阳光运行及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惠农资金 落实到基层,惠及民众。


  工作站成立以来先后走访群众100多户次,收到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50多条,上报镇纪委问题线索3条,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那度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站被列为先进典型,并在田林县推广。


  “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站的建立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难题,得到群众广泛好评。”工作站副站长黄健光说。


  黄铖还按照“五好党支部”的目标要求,加强党组织建设,制定了“禁酒令”,严禁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在村部饮酒,酒喝少了,工作作风转变了,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办事效率也明显提升了,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点赞,进 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


  黄铖还在每周一组织驻村干部、村“两委”、党员等召开例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规党纪和“三农”有关政策法规以及黄文秀、李夏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精神等,共同研究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黄铖是一个有魄力有想法,敢说敢干的人。”百色市纪委监委干部、挂职旧州镇党委副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分队长周党评价说。


  2019年7月底,组织要求周艺提前收队,让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照顾家庭上。周艺带着对群众万般的不舍回归了岗位和家庭,但她的心却依旧跟随黄铖奋战在扶贫工作第一线,坚守“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初心和承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奔小康。(百色市纪委监委  雷永茂  周党  黄涛)

 

专题:脱贫攻坚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