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
——李世民《帝范》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07:51

  〓 原文 汝以幼年(1),偏钟慈爱(2),义方多阙(3),庭训有乖(4)。擢自维城之居(5),属以少阳之任(6),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2)。每思此为忧,未尝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7),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8)。所以披镜前踪(9),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10)。(唐·李世民《帝范》)


  〓 注释 (1)汝以幼年:高宗李治为唐太宗第三子,母亲为长孙皇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年十五岁。(2)偏钟慈爱:慈:母亲曰“慈”。(3)义方多阙:义:宜也。裁置事物合宜谓之义。《左传》:“教之以义方”;阙:同“缺”,缺失。(4)庭训有乖:庭训,父母的教训。《论语》: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诗学礼,此庭训之道也;乖:乖违。(5)擢(zhuó):提拔;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6)少阳:即皇太子。阳为东方。天子居正阳,故太子居少阳。晋王李治于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废,而魏王李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李治为皇太子。少阳:即皇太子。阳为东方。天子居正阳,故太子居少阳。晋王李治于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废,而魏王李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李治为皇太子。(7)轩昊:轩辕和少昊。轩辕(前2717年——前2599年),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发源于姬水(即岐水,今陕西境),或曰建都于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少昊(hào)(约公元前26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朱宣,一说其为玄嚣。黄帝长子。三皇五帝之一,他也是汉族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据记载其部族以鸟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汉民族的图腾之一。(8)焕:昭然。(9)披镜前踪:打开镜奁,追蹑前人踪迹。意谓借鉴历代君主的兴亡得失。古代用铜镜,为保持其光洁,上面用镜奁覆盖。(10)云耳:语尾助词,无实在意义。


  〓 译意 你因为在诸子中年幼,受到慈母的钟爱,因缺少应受到的教育,对父母的教训有所缺失。从藩王之位提拔上来成为太子。在朝不懂得君臣之礼,在野不明白民生疾苦。我常为此而担忧,甚至为此废寝忘食。自三皇五帝以来直到北周隋朝,那些开天辟地的建国之君,那些继承基业的守成之主,其中显现的兴亡治乱之道,是昭然若揭的。所以我以历代君主的兴亡得失为借鉴,又从众多历史典籍中摘其名言,辑成这篇(《帝范》)作为你眼前的警戒。


  〓 解读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创建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唐帝国的“贞观王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太宗还根据自己治国的经验教训,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写成了《帝范》一书,用来教育子孙。唐太宗在《帝范》的《前序》中说: “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敌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扫搀枪而廓八纮。乘庆天潢,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意思是说,我从十八岁随父起兵反隋,怀着激昂慷慨的远大志向,希望能平定天下大乱,以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亲自披着甲胄,当抵矢石冲锋陷阵。每天不是面对鱼鳞之阵就是攻破鹤翼之围,整天都在作战中度过。敌人再强大也被我摧垮,战阵如何坚固也被我攻破。终于剪灭了群雄使四海清一,扫除妖氛廓清天下。后又承袭父皇使日月重光的永久帝业,继承他开创的辉煌的基业。我每日小心谨慎,就像面临深渊,以朽绳子驭马一样。一天比一天谨慎,总想善始善终,永保帝业的辉煌。


  唐太宗“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终”,除了在帝位时的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还深谋远虑,如何让儿孙永保帝业的辉煌。其中之一就是教诫太子李治。唐太宗不无担忧:“汝以幼年,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余每以此为忧,未尝不废寝忘食。”他不得不亲自“披镜前踪,博采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尔。”


  在《帝范》里,唐太宗几乎讲到了做皇帝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它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是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高度浓缩。


  《帝范》是唐太宗对太子李治最后的遗言和嘱托。他在赐予子女时云,再三叮嘱,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这也表现了唐太宗的良苦用心,他在教给他的儿子君临天下,驾御万民的诀窍;他在教给他的儿子做皇帝的秘诀。这部《帝范》是唐太宗留给唐朝后代皇帝的私家密典!


  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其中,《帝范》“其道焕焉”,《帝范》的影响和作用可谓昭然若揭。(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