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 共沐书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30日 12:33 打印

  往事追忆,历久弥新。《习近平在正定》“全景式”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的峥嵘岁月。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他在正定的躬行践履,成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汲取力量、砥砺前行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忠诚担当,让理想信念“强”起来。习近平同志主动放弃在北京的优越条件,申请到正定县做基层工作。他以改善老百姓生活,改变地方贫穷落后面貌为己任,身体力行地把远大政治抱负付诸实践,奔赴基层“最前线”,投身于改革开放“第一线”。正是怀揣着一颗对党忠诚、以身报国的赤子之心,让他在艰苦环境中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他可以骑着“二八”自行车走遍全县乡镇调研,连夜拜访扯开嗓门喊人才……就这样在正定度过了不平凡的三年。他曾经说过,“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他用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知重负重、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30多年过去了,他的人民情结,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不变。

 

  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富”起来。1981年底,正定工农业总产值2067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48元,每天只有4毛钱。作为河北省粮食征收第一大县,被树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老百姓却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面对这个“高产穷县”的现实,习近平同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不被追求“政绩”的思想束缚,主动担当尽责,如实向上级反映问题,经过中央、省委、地委联合调查组调查后一致认为反映的情况属实,最终决定把每年征购7600万斤核减到4800万斤。习近平同志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党和人民做实事做好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里双店试点“大包干”,一年时间,将正定的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半,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解放思想,让发展思路“活”起来。面对正定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优秀人才等问题,习近平创新思维、革旧除弊出台“人才九条”,亲自带队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考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讲形式、谈发展、绘蓝图、论人才,推动了正定解放思想、促进改革的进程。习近平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实行科技兴县、工业兴县、人才兴县、旅游兴县,聘请华罗庚、于光远等专家学者做顾问,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与专家学者反复讨论,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确立打入石家庄、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奠定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基础。此外,他还主持修建常山公园,修缮、彩绘大佛寺,兴建荣国府发展旅游业,冲破“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经济模式,从而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这一连串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的发展规划,是他扎实推动正定繁荣发展的实践,直至今日仍对正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清正廉洁,让政治风气“好”起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经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生活中他睡在办公室,铺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每年往返北京五六趟,但一趟车费都没有报销过,下乡调研也是轻车简行骑自行车,把县委唯一的一辆吉普车安排给老干部使用,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下乡吃饭一定要在乡镇食堂,而且一定要如数交纳粮票饭费,就是这样艰苦奋斗的作风使他快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工作上写文章也好,开会办事也好,他都是抓住重点,文章讲话删繁就简,亲自践行“无会日”,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他还非常注重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要求开好“三会一课”,制定了“六项规定”并要求先从县委领导班子做起,作勤政为民的表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要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感人事迹为标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同频共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南宁市纪委监委 陈南博 )
 

 

 

编辑:黄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