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祖孙三代保红旗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面红旗,旗面已经有些破旧,褪去了原本鲜艳的颜色,甚至还留有缝补的针脚,但就是这面旗,不仅见证了红军长征中浴血奋战的历程,也承载军民间深深的情谊。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1934年11月底,为掩护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红五、红六师奉命在广西新圩一带阻击国民党的疯狂进攻,红军将士浴血奋战4天3夜,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这也是湘江战役中最为惨烈、悲壮的“新圩阻击战”。红军当时在新圩边打仗边向新圩人民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性质,力所能及的为老百姓做事,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使得很多群众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不怕牺牲,冒着危险为红军带路、送饭,很多红军战士因为伤病很重,追不上队伍,当地群众就把他们隐藏起来,待伤病好转后,再去寻找部队。枫树脚村的村民黄合林当时无意间救助了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那时收留红军战士如果被发现,全家人都将面临生命危险,但黄合林还是毅然收留了他。小战士在黄合林家中住了三天,黄合林不仅把自己家仅剩的鸡蛋煮给红军战士吃,还上山采药为小战士疗伤。当地民团曾挨家挨户在村里搜查红军伤员,当搜到黄合林家中时,黄家人不顾民间禁忌,将受伤战士藏在了未出嫁女儿的蚊帐里,躲过了搜查。经过几天休养,小战士的伤势有所好转,随即动身追赶大部队。临行前,为躲避敌人搜查,小战士把随身携带的红旗托付给了黄合林,嘱托他好好保存,等革命胜利后再来取。
为保护好这面红旗,黄合林专门做了一个小木箱,并把红旗用棉花布仔仔细细的包裹了好几层后,藏在了家中隐秘处,从此这面红旗就成了老人最珍视的“宝物”。在黄合林去世前,老人将红旗交给儿子黄荣青和孙子黄光文,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保存。
图为广西灌阳县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前广场上的祖孙三代保红旗的雕塑
在那个战乱年代,偷偷藏着这样一面红旗,要经历无数个提心吊胆的日日夜夜。在土豪劣绅搜查时,将红旗藏在老人的棺材里;在国民党军寻查时,把红旗绑在8岁的黄家小儿身上;1944年日军入侵灌阳,为躲避日军,黄家人将所有家产都舍弃了,却唯独把红旗带在身边……黄家人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盼望红军战士回来取红旗,但遗憾的是,红旗一代代传下来,那位红军战士却始终没有出现。1979年,在黄光文带着遗憾病逝后,黄家人将这一珍贵的革命文物几经辗转捐赠给广西博物馆珍藏。
图为黄合林的曾孙媳妇李青鸾在家里和孩子们讲述黄家与红旗的故事
为什么黄家人不顾危险千方百计一代又一代守护了这面红旗45年?直到看到电影《决胜时刻》中大部队强渡长江后,田二桥凭着毅力拼尽最后一口气在岸边插上红旗的那一刻终于明白了,红旗不光象征着胜利,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信仰和尊严!或许当时的老百姓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革命,但是他们知道谁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谁是为了人民舍生忘死的人。所以一个承诺老百姓愿意用一生来坚守——那就是人民的幸福你们为我们争取,你们的信仰就交由我们来守护。
86年前,红军长征过桂北,在龙胜将反犬旁的瑶改成单人旁、在平等乡抢救了侗族人民的图腾——鼓楼、在兴安将信仰化作一句句标语书写在楼房上,途径之处体恤民间疾苦,而这些也一直铭记在百姓心中。战争从来不会眷顾任何一方,谁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谁就会有压倒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黄家三代人用45年坚守住了红军战士心中的信仰,而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我们更应该坚守住我们的信仰和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桂林市纪委监委 赵文婷)
相关专题:建党99周年专题
编辑:陈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