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湘江血战之光华铺阻击战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30日 12:28 打印

      光华铺阻击战战场,距兴安县城北约10公里,界首镇南约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占领它,北可控界首,南可制兴安,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三军团四师十团在这里布防阻击了桂军4 个团的进攻,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与全州脚山铺、灌阳新圩组成湘江战役的三大阻击战场。
 

光华铺阻击战旧址
 

光华铺烈士墓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1934年11月23日,红军接连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一、二、三道封锁线之后,到达湘桂边界的湖南道县。

  国民党蒋介石等分析中央红军可能又会从广西兴安县界首和全州县凤凰嘴之间渡过湘江,然后沿着红六军团过湘江后的西征线路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广西的桂军和民团为了阻止红军顺利过江,到处张贴布告,造谣污蔑红军。他们造谣宣传说:“红军是共产共妻的”“红军抓到女人就要做老婆”“红军杀人放火,见物就抢”。


  湘江从兴安县城向北流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兴安县东西两翼分别为“五岭”之中的都庞岭和越城岭,湘江自南向北穿流而过,两岸是河谷平原,地理学上称之为“湘桂走廊”。湘江两岸百姓听了桂军和民团的宣传恐吓后,非常害怕,纷纷躲藏到东、西两边的大山里去了。界首街上和各个村里只剩下不怕死的一些老人在家。

  1934年11月27日傍晚,红三军团四师到达界首。红四师与先几个小时到达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起驱逐了驻守在界首的民团。


1


  1934年11月28日早上,红四师奉命向兴安方向前进,阻击敌人,以保证界首至凤凰嘴渡口的安全,让中央领导机关顺利渡过湘江。


  红四师下辖十团、十一团、十二团, 师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参谋长杜宗美考虑到湘江西有一条桂黄公路,因此安排两个团在湘江西边,一个团在湘江东边。


  谢嵩团长、钟赤兵政委率红十二团在河东渠口一带布防,主要防止敌人从湘漓镇方向进入界首。
 

  湘江西边由红十团和红十一团负责。沈述清团长、杨勇政委率红十团负责湘江至桂黄公路两则,在城东村、光华铺一带布防,从正面阻击兴安方向来犯之敌。邓国清团长、张爱萍政委率红十一团前出到石门及西北地域布防。


  红军一边构筑工事,一边在各个村里写宣传标语向百姓宣传红军的主张。标语的内容有:“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是民众抗日的主力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国民党出卖东三省和华北”“工人、农民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李宗仁、白崇喜强迫群众修炮楼”“打倒卖国贼蒋介石”。


  红军纪律严明向百姓购买东西都给钱,不强买强要。红军在百姓家里煮好饭菜后,叫百姓一起吃。红军借用百姓家里的稻草打铺,第二天起床后捆好稻草归还,并打扫好环境卫生。


  红军还帮助百姓做事,帮百姓把水缸里的水挑满,帮躲藏在外的人家喂猪、喂鸡鸭等。


  红军所做的这些事情,村里的老人们都看在眼里,再加上红军的宣传,大家都明白了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11月29日,老人们捎信通知躲藏在外的亲人回到了家里。
 

  群众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处处为群众着想,于是有的群众也主动帮助红军做一些事。如有的群众还帮红军磨米,有的群众帮红军煮饭,有的群众帮红军打草鞋。
 

  红军对老百姓很好,大家都不再害怕了,一些小孩很好奇,还去摸红军身上的枪等装备。


  红军对普通百姓很好,但对那些地主土豪就不客气了。红军把土豪家里的猪杀了分给百姓,把土豪家里的粮食挑出来分给百姓,把从土豪家里搜出来的地契当着百姓的面给烧了。


2
 

  光华铺是界首至兴安间桂黄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位于界首渡口以南5公里,村北是开阔的水田,东边不远处是湘江,另两面是起伏的山丘。


  29日,红十团团长沈述清将团主力部署在渡口南面2公里附近高地,团指挥所设在渡口附近的小高地上。


  团长沈述清命令三营营长张震率部在光华铺南面布防。三营营长张震将七连部署在公路东侧的一座小山;将九连部署在公路西侧的小树林中,各配了两挺机枪,以封锁公路及其两侧;将八连作为预备队,准备随时增援。


  张震把三营营部设在路旁一座叫二圣大王庙的小庙里。
 

  29日晚,桂系15军43师黄镇国一部向红军据守的光华铺高地攻击前进。
 

  深夜,部署在前沿的三营值班战士发现湘江边密集的手电灯光,有国民党部队沿湘江边运动。三营值班战士忙向张震营长报告。张震即令加强前沿警戒,同时将情况报告了团长。沈团长认为,湘江边是一个空隙,遂令一营部队进至江边防御。
 

  果然,敌军利用红军防御结合部正在逐步渗入。
 

  张震向沈述清团长汇报后立即派出一支部队前往搜索。搜索时未发现打手电的人。正当搜索的战士感到事情有些蹊跷时,突然听到后面枪声大作。
 

  原来桂军一部已经迂回到三营阵地后面,直插界首渡口。桂军这支部队行至界首渡口南面2.5公里处,与红十团一营发生接触,双方随即猛烈交火。
 

  张震营长见渡口危急,急忙收缩兵力,往回猛打,与十团一营夹击来袭桂军。敌我双方在黑暗中混战。混战中,双方伤亡较大。由于敌人数量众多,敌我双方激战后形成对峙。
此时,军委机关第一纵队即将抵达东岸准备渡江,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和中央红军的指挥机关都在军委第一纵队,情况万分危急。这时的整个中央红军已处于四面包围,行动迟缓,队伍长达200余里。

 

  29日,北边的国民党湘军向坚守脚山铺的红一军团二师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由于与蒋介石有矛盾,原想采取保存实力、保守地盘不与红军主力正面作战的做法。但李宗仁、白崇禧这时见红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认为有机可乘,既可以阻击红军,又可以向蒋介石邀功请赏。于是,白崇禧指挥桂军由桂林迅速北上,配合中央军封锁湘江,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3
 

  11月30日凌晨,国民党桂系第七、十五军各一部向光华铺红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能否坚守住光华铺,关系着党中央、中革军委和后续部队能否顺利地渡过湘江。团长沈述清命令:“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光华铺与敌展开殊死搏斗。”
 

  30日拂晓,张震率三营与团部汇合。部分敌人突破十团防线企图攻占渡口。沈述清团长见三营伤亡较大,下令三营休整。


  沈述清团长自己亲率一、二营追击奔向渡口的敌人,向人数不多但又时刻威胁着红军渡江部队的桂军发起猛攻。


  敌我双方都没有工事作依托,在江边来回“拉锯”,战斗异常残酷。经反复冲杀,红十团终于击退了奔向界首渡口的敌人。
 

  30日早上,团长沈述清率领一营在与敌反复争夺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得知沈述清牺牲的消息异常难过,命令红四师参谋长杜宗美接任红十团的团长。


  杜宗美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红三军团的一员猛将,彭德怀称之为“张飞”。为了将桂军赶离军委纵队的渡河点界首渡口更远一些,杜宗美受命后,便拿出猛“张飞”的威猛劲,身先士卒,率军冲锋,一直将桂军残敌驱赶到光华铺以南。


  30日上午,军委第一纵队开始从界首渡过湘江,进抵界首西北之兴田地域。
 

  不久,桂军的增援部队来了。这是从广西平乐县赶来的韦云淞第45师的两个团。桂军兴安县的兵力增至四个团。桂军胆气大壮,以二个团的优势兵力,在炮火的支援下,立即向红十团发起了疯狂反扑。
 

  30日中午,光华铺失守。为了夺回光华铺,杜宗美团长急忙组织部队反攻。在向张家岭高地发起冲锋时,杜宗美不幸中弹牺牲。


  这时,敌人乘势反扑。红十团政委杨勇率领红军战士奋勇拼杀,在战斗中腿部被弹片击中受伤。为了保存实力,杨勇将部队撤至到碗渣岭、大洞村丘陵与湘江一线,构筑第二道防线。


  为夺回光华铺,彭德怀紧急调红四师的另外两个团赶来增援红十团。


  桂军的轰炸机再次对界首渡口的浮桥进行轰炸,但红军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再次架起了浮桥,保证了军委一、二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在彭德怀调兵增援光华铺的同时,桂军的另一个团已经悄悄渡过湘江,急速从湘江东岸向界首渡口推进。


  这时,军委第二纵队已经于午前进抵界首以东之月亮山附近,如果桂军这个团继续北进,后果将不堪设想。


  彭德怀见情况紧急,急忙命令红五师十三团黄珍团长率所属部队迅速打击东岸立足未稳之敌,阻止其继续北上。


  黄昏后,中央第二纵队开始过江。


  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四师集中所有兵力向光华铺之敌发动反攻。经过又一夜苦战,虽然未能夺回光华铺,但是终于在光华铺与界首之间建立了第二道阻击线。


4


  30日午夜,两个军委纵队已经全部过湘江,但红军12个师中,还有8个师未过湘江。
 

  当时的态势是: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在北边全州县珠兰铺至水头一线阻击湘军,第十五师在东边灌阳县文市、石塘一线向全县警戒;红三军团第四师在南边兴安县界首附近抗击兴安之敌,第五师从新圩撤至界首东南方的渠口,第六师留第十八团在新圩抗击桂军,主力到达保布坪;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到达全州石塘圩,第三十四师前往灌阳枫树脚,准备接替红六师第十八团防务;红八军团于30日晚进到全州安和青龙山;红九军团进到石塘圩地域;军委第一纵队过湘江后到达界首西北大田地域,第二纵队过江后进至鲁塘地域。


  至此,除军委纵队已过江外,红军12个师,在湘江以西的只有4个师,即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三军团第四师、第五师。尚未过江的还有8个师,包括一军团十五师、三军团第六师,五军团、八军团、九军团全部(6个师)。


  此时,从全县南下的湘军3个师,力图击破一军团防线,南下封锁湘江渡口。从新圩北上的桂军7个团,已在临近我军重要交通枢纽的古岭头一带展开,分路向北、向西追击;兴安方向桂军一部攻击界首,一部企图从湘江东岸向东北方向石塘圩一带推进,以配合新圩之敌,会攻我后续部队。形势十分严峻。


  12月1日凌晨1时30分,军委主席朱德向全军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 (一)……(二)……(三)……(四)野战军应以自己的主力消灭由兴安、全州向界首进攻之敌,钳制桂军及周敌由东尾追的部队。 (五)一号各兵团之部署及任务应如下:A、……B、……C、三军团应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有向南驱逐光华铺之敌的任务,并须占领唐家市及西山地域。……”


  这时,军委两个纵队已经部分过江,这两个纵队大多数是机关干部和老人妇女,缺乏战斗力,如果光华铺附近的桂军绕过三军团阵地攻击军委纵队,后果将不堪设想。为防止这种严重局面的出现,红三军团将防线向西延伸。此时,保护已经渡江的军委纵队已经成为三军团的首要任务,保护界首渡口已经退居次要位置。
 

  而为了阻止兴安桂军从东岸北上,掩护五、八军团等后续部队过江,红三军团剩下的一个师,即红六师(缺十八团),必须留在界首渡口的湘江东岸,这是一个更加危险的任务,随时都有被桂军切断于湘江东岸的可能。
 

  紧急作战命令下达两个小时之后,凌晨3点半,中央局、军委、总政又联合给一、三军团下达了政治动员令:“1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12月1日拂晓,从新圩阻击战撤下来的红五师十四、十五团赶来,与十三团会合,接替了红十团的防务,参加了阻击。


5


  12月1日清晨,茫茫大雾吞没了湘江,十几米外就看不清人脸。敌我双方继续在浓雾中激战。
 

  红三军团四师和从新圩撤出的红五师主力在界首西岸阻击光华铺之敌。


  红六师主力(缺红十八团)到达界首东岸,一面组织渡江,一面阻击兴安北上之敌,掩护星夜赶来的红八、红九军团从凤凰嘴渡口涉渡湘江。
 

  战斗到12月1日中午,中央红军主力大部分渡过了湘江,虽然还有一些部队尚未过江,但部队的掩护任务基本完成,其他负责掩护的部队也已经奉令撤离。但是,红四师这时却没有接到撤退命令,桂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红四师孤军奋战。红四师政委黄克诚感觉到形势不妙,便对师长张宗逊说,我师掩护任务已完成,应该指挥部队撤离。张宗逊是个原则性比较强的人,说:没有命令不能撤。黄克诚说,再不撤就会被敌人吃掉。
 

  看到张宗逊仍不同意,黄克诚又说,你迅速指挥部队撤离,去追赶主力, 一切由我负责。张宗逊见黄克诚这么说,勉强同意撤退,向西转移,红四师得以避免被桂军围歼的危险。



  12月1日中午,光华铺阻击战斗结束。红三军团顾全大局,服从命令,英勇战斗,以牺牲两任团长、损失1000多人的代价,掩护了中革军委两个纵队安全渡过湘江。(兴安县党史办 罗基富)
 

 

相关专题:建党99周年专题

编辑:黄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