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龙州起义——开辟中国革命历史新纪元
红八军军部旧址瑞丰祥钱庄前门
瑞丰祥钱庄主楼是一幢法式建筑风格的楼房,泛黄的墙壁上尽是时光留在上面的印痕。楼前两棵十几米高的柏树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呈现老态,有一部分的枝干已经被蛀空,但是它们仍然挺着昂扬的身姿直插云霄,旺盛的枝叶郁郁葱葱。
这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1974年的某一日,远在中南海里的一位老人,不知道何种机缘,他的思绪又飞到了远在祖国南疆的这一幢小楼,他托人打听这两棵柏树的生长情况。得到这两棵树都还长势良好的消息,他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两棵树是他亲手种下的。
红八军军部旧址,楼前两棵树是邓小平同志亲手种下的
他就是邓小平同志。年轻时期的邓小平是个英气勃发的革命青年,他曾经两次来到龙州,领导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建立了左江革命根据地。
他两次来到龙州,都下榻在这幢小楼里。
邓小平第一次来龙州是1929年。1929年6月,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有意与共产党合作。中共中央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派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党的高级干部到广西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工农运动,并在龙州等工农运动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组建工农赤卫队,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邓小平同志的硅胶像
龙州地处广西左江地区,是中越边境的重镇。左江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
1882年,法国侵略者企图占领整个越南,进而侵略中国的广西和云南。他们凯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龙州。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抗法名将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冯子材的萃军用铁钩、土刀和简陋的护甲打败了用洋枪洋炮的法国侵略军。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和约》。
进一步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买办官僚压迫之中的左江地区劳苦群众,在当地较早接受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启蒙人高孤雁的宣传组织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情绪日益高涨,龙州首先成为左江地区农民运动的中心。到1927年初,左江地区就建立了59个农民协会。
1929年10月,当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邓小平抓住这一时机,果断决定由俞作豫带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开赴龙州,为在龙州集结武装力量并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
1929年12月初,邓小平在广西右江地区布置好百色起义的准备工作后,立即率领严敏等一批共产党员从百色到达地处广西左江地区的龙州,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举行龙州起义并建立红八军的指示。
起义前,邓小平在龙州多次和李明瑞恳谈。在邓小平的启发下,李明瑞决心投身革命,参加龙州起义。
此时,已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到龙州的俞作豫,一方面发展农民武装,另一方面以广西省主席俞作柏的名义任命自己为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督办,兼任龙州关关监。李明瑞则以广西绥靖司令的名义,收编和控制左江地区的桂系旧部和地方山头武装,为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做好了各项准备。
二月的龙州,春寒料峭,被人们誉为英雄树的红棉花正迎风绽放。
1930年2月1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龙州起义胜利举行。左江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武装汇集龙州,宣告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红八军政委、俞作豫为军长。
红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实施政纲》,对外扩大反帝运动,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军事方面联合工农,汇合“朱、毛”红军,夺取两广政权,以战争方式消灭国民党军阀;政治方面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
位于红八军军部旧址内的红军井
1930年2月7日,邓小平在红八军军部召开军委和左江特委联席会议,传达中央精神,确定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发展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大政方针。
左江地区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左江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革命根据地。
龙州起义的革命风暴震惊了法帝国主义,他们害怕龙州的工农革命损害他们在华的利益,于是在中越边境调兵遣将,以武力威胁,派飞机入侵龙州上空,被红八军击落。
龙州起义再现图
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左江人民的义愤。1930年2月19日,红八军在龙州召开军民反帝斗争大会,将法帝国主义的领事和传教土驱逐出境。将法帝国主义的领事驱逐出境,这在中国革命上是头一次,其意义不言而喻,以至于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在发表题为《赤色的龙州》的社论中指出:“在数天内的政权,他已经做了国民党军阀政府数十年所不能做、不敢做——不是,实在是所不愿做的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之反帝国主义政纲,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将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
1930年3月20日,国民党趁红八军主力分赴各县剿匪反霸、不在龙州之机,以四倍于我军的兵力“围剿”龙州,军长俞作豫率领红八军守城部队和赤卫军浴血奋战,因敌众我寡,最后决定撤出龙州。第一路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严敏指挥雷献廷营和陈洪深机枪连负责掩护。他们扼守桥头与敌人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严敏、陈洪深等数百名红八军将士为保卫龙州壮烈牺牲在铁桥和两岸。
铁桥阻击战旧址
龙州失陷后,红八军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向右江地区靠扰。红八军冲破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历经7个月,转战3500公里,在广西凌云县与红七军胜利会师。1930年10月,红八军编入红七军序列。
龙州起义在左江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八军主力转移后,留在左江地区的农民赤卫队坚持游击斗争,革命红旗一直飘扬在左江的红土地上。
1962年初邓小平同志为红八军纪念碑题词
龙州起义和红八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红八军军部旧址的保护工作。1985年2月1日,龙州起义纪念馆开馆,收藏革命文物400多件。
龙州起义纪念馆外景
60多年后,邓小平在回忆龙州起义的历史时说:“革命胜利的果实,是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红八军和人民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龙州县纪委监委 龙州起义纪念馆)
相关专题:建党99周年专题
编辑:黄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