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以“1234”工作法做实审理“后半篇文章”
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共审结案件317件,其中移送司法处理案件共4件5人。通过运用“1234”工作法做实审理“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以案促改,达到标本兼治。
坚持“一条主线”强效果。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认真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责。在2019年查处的套取订单粮补贴系列案时,因涉案人员和金额较多,为确保案件质量、处理公正,案件审理室提前介入,了解案情,熟悉证据材料,指导案件承办室及时查清问题、补充证据,进一步提高了案件质量。目前,共查处55名涉案人员,其中追究了13名乡科级干部的失职渎职责任,对涉案骗取国家粮补资金的3人移送司法机关。有力地打击了基层侵占民生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及存在的干部作风问题,保证惠农民生资金真正用在老百姓身上,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运用“两套文书”强整改。针对审理过程中发现单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度漏洞等,充分发挥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的作用,提出治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相关单位健全制度、落实责任。2019年以来共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5份,提出建议15条,督促涉案单位抓好问题整改。如对教育部门存在控辍保学不力问题,在追究15人责任同时,紧盯秋季开学这个关键时点发出监察建议,督促教育部门履行“双线四包”控辍保学责任,经过新学期1个月排查,再次劝返学生4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学生8人。
开好“三类会议”强教育。在执行处分决定宣布工作时,召开案件通报会,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达到“以案代训”的效果。2019年以来,共召开案件通报会83次;召开警示教育会112次,其中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到县人大等部门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12场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各单位结合反面典型案例深入查摆问题,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作出对照检查,督促所在党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或者组织生活会进行剖析整改。如县医院在2018年中因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不力,被中央纪委网站作为典型案例通报,案件审理室会同案件承办部门督促相关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落实整改,达到了“教育一人,警醒一片”的目的。
用活“四种渠道”强震慑。建立“四级案例三级曝光”模式,将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典型案例在县、乡、村“三级”层层通报曝光。2019年以来,共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期17人次,同时张贴到全县各部门单位及913个自然村。与桂林电视台共同录制《假协会 真圈钱》《网络赌博“埋葬”花季女孩》等5期警示教育专题节目,以案说纪,以案释法,强化了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庭审现场变课堂,在查处原科协主席游某伙同亲属骗取侵占基层协会100多万奖补资金职务犯罪案件中,组织全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现场旁听庭审,实现了案件处理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突出惩治与预防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结合全县正在开展的“县庆献礼我在一线”活动,组织对64名受处分的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关爱回访,帮助受处分人员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组织处理,端正态度、积极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县干事创业氛围。(恭城县纪委监委 俸溪)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