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发展传统养殖业 帮助贫困户走上富裕路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1日 16:55 打印

图片·故事|发展传统养殖业 帮助贫困户走上富裕路

驻村第一书记韦福彪(右)在生态肉牛养殖场分发饲料

 

  “当时我家养了1头母猪,7头小猪。非洲猪瘟来了,第一书记教我们搞好防疫,每天定时消毒,把猪圈打扫干净。后来我把这七头小猪养大,卖了四头,得了两万多块钱。现在我家已经把饲养母猪作为致富的主导产业了!”“由于要照顾家中老人,我没有办法外出打工,在家只能以种地为主,收入低,现在来到长垌生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上班,一个月有三千块的工资收入,真的很不错!”……来到东兰县三石镇长峒村,该村村民一个个兴奋地对笔者说着自己的致富经。

  据了解,东兰县三石镇长峒村地处大石深山区,石漠化程度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极高,是东兰县的8个极度贫困村之一。东兰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挂点帮扶之后,通过摸实情,并结合当地群众的意愿,利用自治区下拨的产业扶持资金200万元,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母猪、肉牛,肉鸡等传统养殖业。

  近年来,长峒村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母猪、肉牛、蛋鸡等养殖业。驻村第一书记韦福彪组织群众采取农户散养模式发展母猪养殖产业,覆盖贫困户60多户。虽然遭遇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屯干防疫技术宣传指导到位,养殖户们还是能如期实现增收。该村还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基地实行“集中管养”,并成立生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分两个场集中饲养,现存栏肉牛181头,预计今年年底饲养量将达280头,惠及贫困户200户以上,产业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能实现贫困户户户有收入、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目标。另外,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屯干部、乡镇干部组织贫困户购进绿壳蛋鸡种鸡,由能人带动成立合作社,打造长峒村绿壳蛋鸡养殖核心基地,合作社现有蛋鸡1000多羽,覆盖贫困户22户。
 

  在驻村干部、乡镇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养殖业正带动长峒村从“贫”逐步变“富”,贫困发生率也由最初的65.62%骤减为2.38%。“通过发展‘四个百一个千’多元化产业,作为极度贫困的长峒村去年村集体收入首破10万元大关。今年,第一季度村集体收入就达7万元,全年有望突破20万元大关。”驻村第一书记韦福彪信心满满。(东兰县纪委监委  韦彩归)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