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潘岳《家风诗》
〓 原文 绾发绾发(1),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2),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3),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4),析薪弗荷(5)。
隐忧孔疚(6),我堂靡扬。
义方既训(7),家道颖颖(8)。
岂敢荒宁(9),一日三省。
(西晋·潘岳《家风诗》)
〓 注释 (1)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绾结。绾起头发。(2)祗(zhī):敬,恭敬。(3)靡:(mǐ)无,没有。(4)匪(fěi):不,不是。(5)析薪弗荷:原谓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承受担当。(6)孔疚:孔,很。疚,痛苦。非常痛苦。(7)义方:指为人行事应当遵循的正道。(8)颖颖(yǐng):出众之意,脱颖而出。(9)荒宁:迷乱安逸。
〓 解读 潘岳(247—300),即潘安,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潘岳可称“才貌双全”,史上有 “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之说。子建是曹操儿子曹植的字,文采风流,才思敏捷。潘安则有“千古美男子”之称。潘岳的《家风诗》旨在颂扬家风,表明自己接受了家风的薰陶,并表示对家风的尊重和坚守。五十六字,字字珠玑,信手用典,清新浅显。孝弟之情,跃然纸上!潘岳的《家风诗》,始创“家风”一词,并被广泛应用。在潘岳《家风诗》的影响下,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据史料记载,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和郡国岁举孝廉制度的确立,儒学遂成为汉代社会文化和家族教育的核心内容。富有的家族要想崛起,跻身社会上层,就必须利用财力方面的优势,教育子弟钻研儒家经典,以经学起家,明经人仕,并用经学传统作为维系宗族的纽带,由累世经学而成为累世官宦的士族。潘岳的祖父潘瑾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被迅速扑灭后出任安平太守,其父潘芘于西晋王朝建立之初被任命为琅琊内史,这在崇尚儒学、“以名教治天下”的汉晋两代,可谓名门望族。潘岳家属于中级门阀,自汉末到西晋,研习儒家经典,奉儒守官,可以说是中牟潘氏的家风。潘岳很以自己的家风为自豪。他写这首《家风诗》,通过回忆、总结、展示,赞颂长辈的优良品德,颂扬优良家风。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潘岳说其“家道”是在“义方既训”后开始“颖颖”,即脱颖而出。因此,教育子弟恪守“义方”,则是中牟潘氏的家教传统。他说自己“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他就是在儒家“义方”的严格训诫下成长起来的。这种“义方”对潘岳影响至大至深。因此,他特别强调良好家风的重要性,表明受家风的薰陶和自己的笃孝之情,并表示对家风的尊重与坚守。他自觉光大门庭重任在肩,丝毫不敢懈怠荒废,每日反省自新,表示自己以后要以潘氏家风为行为标准,不敢遗忘。(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