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 共沐书香|青春奋斗正当时 读《习近平在厦门》有感
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从冀中平原的农业县河北正定,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福建厦门,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职务。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走上市级领导岗位,他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与广大的特区建设者和人民群众奋斗在一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习近平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多次提到的“自找苦吃”,成为指引他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轻车简行,初到厦门便开始着手工作上的事,由他牵头领导制订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启了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引擎,成为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习近平同志探索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着力解决了民生问题。令人敬佩的是,习近平同志把工作做好,生活却保持着一如既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自找苦吃”是习近平同志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在梁家河插队的那段知青岁月锻炼出来的优秀品质。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他跨越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观,砥砺思想,亲近群众,得到了老百姓的信赖。他在厦门工作虽然只有三年时间,却与各级干部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习近平同志经常去当时厦门最贫困最偏远的军营村访贫问苦,慰问困难群众。甚至比当地村干部更加了解村里的情况,在他离开厦门十二年后还能够记得他在军营村慰问的老百姓名字。通过研读《习近平在厦门》一书,我深刻体会到“自找苦吃”深刻内涵,认识到作为青年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时光,踏实走好脚下的路。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使命,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自觉去找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苦”;自觉去找人民群众遇到的“苦”,把这些“苦”当做迫切需要解决的使命和任务,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好忠诚干净担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从政轨迹和领导风范体现了一心为民、严于律己,勤于工作、注重调研,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党员干部风采。青春奋斗正当时,青年人要充分发挥自己青春活力,发扬吃苦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会“自找苦吃”。时刻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职责,更自觉地履行职责,想民之所想,应民之所需,真真正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南宁市纪委监委 林凌峰)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