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担当作为|陈巍:奔徙于审查调查的“高速路”
“少年白”,是同事们第一次见到他时最直观的印象,30岁刚刚出头的年纪,已然有不少白发。他思维敏捷,爱钻研好思辨,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无时不刻透露着名牌大学法学硕士的光芒。他是陈巍,2018年初,随着监察体制改革,从检察机关转隶来到邕宁区纪检监察机关,开启新的征程。
“白蚁要把车库给毁了”
2019年9月某天,在办案岗位上忙碌了一个多月的陈巍,刚回到家就打算把车库里面的绿植搬出去晒一下太阳,猛然发现盆地密密麻麻的白蚁和横七竖八的泥巴纹路。他连忙到房间仔细察看有没有其他地方遭殃,还找来了白蚁防治专家。
“幸好,白蚁还没有入侵到房间里面,要不然就准备重新装修吧。只是车库里面堆放的木制品基本上被啃完,得全部丢掉,我再喷点除蚁药就没问题了。”
送走了防治专家,陈巍和他爱人相互责备起对方,都埋怨对方对家里的事情关心不够,没有及早发现“蚁患”。
原来,作为邕宁区纪检监察机关“85后”青年干部,陈巍一个多月前接到紧急任务——加入专案组,办理一起涉及行贿方面的留置案件。这案子一办就是35天,期间,他基本上没空回家,偶尔回去也是深夜,第二天凌晨又出发了。
陈巍在自家车库查看白蚁大肆破坏墙面的痕迹
“第一个留置案件,忙得我够呛”
这是陈巍转隶到邕宁区纪委监委后办理的第一个留置案件,也是邕宁区监察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留置案,让他记忆深刻。
这个案子从接到指定管辖通知书到对行贿嫌疑人实施留置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多情况未能完全掌握。
“案件办理初期,我们就遇到麻烦,留置对象对违法犯罪事实矢口否认,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节奏。”对于专案组同志来说,这个案子时间很紧、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留置对象已经跟妻子离婚,其手机做了格式化处理,从中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他本人是乘坐出租车来的,做足了“负隅顽抗”的准备。
调查陷入僵局之际,陈巍再次清点扣押物品,发现了一张酒店的房卡,便立即上网搜索,定位到了贵港市一家酒店。鉴于留置对象回南宁的时间比较匆忙,专案组推测酒店可能会有线索。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陈巍和同事接到命令马不停蹄赶赴贵港,中午就在服务区吃泡面,一分钟都不敢耽误。到了酒店,他们直奔房间进行搜查,竟然发现一台还在充电的手机和大量个人物品。而后又驱车赶往留置对象所在工程项目部继续找线索。完成外调回到办案点已是晚上将近九点,一碗泡面过后,马上召开案情分析会。
陈巍坦言,“第一次感觉自己的工作像是在拍一部国际大片。”事实证明,这次长途奔袭是值得的,从被扣押的手机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助推案件取得重大突破。
陈巍(左一)陪同邕宁区纪委监委领导奔赴各地调查取证
“工作与生活难免起冲突,适度调和很重要”
办留置案期间,专案组人员白天不是在外奔波,就是在讯问被留置对象和询问证人,晚上则是聚在一起汇报工作进展,安排第二天的任务,整个专案组就是一驾高速行驶的列车,一刻未曾停歇。
五加二、白加黑,是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对于陈巍而言,当然也不例外。因工作特殊,出差多,外调频繁,不能有规律地下班回家、不能按时吃饭,这是常有的事。他爱人开玩笑说:“没有小陈回家做饭,生活质量简直是一落千丈。”
陈巍在家中静心阅读、潜心思考,持续给自己充电蓄能
看书是陈巍的一大兴趣爱好,在他看来,书籍是繁忙工作与悠闲生活的一条缓冲减速带。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月至少看一本书的计划。出于喜欢,他会买很多书,董桥的散文基本都收齐了,家里书柜的书已摆得满满当当。
“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读到董桥先生散文集《旧时月色》中引用毕九歌的一首七绝,有感于诗人出仕于山林清幽之地返璞归真,让人心灵宁静、沉淀。陈巍说:“青年干部在建功立业时要冲得上去,身处花花世界更要静得下来。”
动如脱兔,静若处子,不分昼夜的奔波办案和安静专注的阅读思考,交替演绎着陈巍的点点滴滴,于他而言,慎思之,笃行之,方能行稳致远。(南宁市邕宁区纪委监委 梁沛亮)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