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 共沐书香|感悟读书这件事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6日 09:55 打印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陶人生。无论是莎士比亚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还是林语堂先生的“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古今中外,万千大家无不肯定读书的益处。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在读书这件事上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他的读书之道启示我们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每天人均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不及每天接触手机时长的1/20,数字阅读呈增长之势。近四成成年人表示自己阅读量少。

 

身处快节奏的时代,关于读书,我们很多人总是借口工作太忙,没时间看;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几页后弃之一旁;或者一时定了读书计划,却因没有坚持而半途而废;对专业性较强的书望而生畏,觉得太过权威的书读之无味;心血来潮买下书,真到读起来却又动力不足、难以为继......加上,信息时代数字阅读普及,海量读物出版,阅读选择多样,“快餐式”阅读盛行,能踏踏实实读本书,读下去却越来越难了,更别提体会文字的魅力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心灵洗涤了。

 

翻开书本,撇开喧嚣,拨开冗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书香,感受书页在指尖的翻动,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享受。“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但好书经得住一辈子诵读。”我们读过的书不是一去不返的黄鹤,反复拜读,其中蕴含的能量可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赐予我们隽永的乐趣、恒久的动力、心灵的平和、精神的慰藉,这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带给我们的“财富”。当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就像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我们的影响深远,但读书这件事,贵在坚持。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志士无时无刻不在坚持读书。孙中山先生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毛泽东同志一生都爱读书,行军打仗,革命建设,手不释卷。周恩来同志说“活到老,学到老”。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时代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在干活间隙挤出针缝的时间来读书......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不学习呢。

 

一位先哲说过:“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肩负着捍卫纪法尊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的使命。作为执纪人、监督者,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在常态阅读中净化灵魂,驱心魔,斩恶魔,戒浮躁,祛贪欲,在阅读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模范政治机关、钢铁纪律部队、坚定忠诚卫士。(百色市纪委监委 黄丽棉)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