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 共沐书香|品读《之江新语》
《之江新语》一书主要辑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以生动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做人、做事、为民等方方面面,内容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文风质朴。鉴赏品读中,一股清新文风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在2014年就已被中央纪委列为向干部推荐阅读的56本书之一。
在《之江新语》中读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多读书,修政德》中提到“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中,引用了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段话分别引用到了晏殊词、柳永词、辛弃疾词,用艺术化的诗词感受,来比拟现实中理论学习的不同心境、不同阶段,把劝学的道理寄托在优美词句中,勉励党员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
在《之江新语》中读廉洁。《之江新语》有一系列党员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廉洁自律的文章,如《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心无百姓莫为“官”》《激浊扬清 正字当头》《要“干事”,更要“干净”》《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等等。这些文章里面提到的:“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这些金句至今读起来,仍让人振聋发聩、警钟长鸣。
在《之江新语》中读经典。全书有60多篇文章结合学习思考、工作实践引用和化用诗词典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及良好的知识素养,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倍感亲切。文中经常引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元素来提升境界,比如,在《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来讲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练干部品质》用“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来讲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等;在《生活情趣非小事》一文,运用了一正一反两个历史小典故,说明领导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性。
在《之江新语》中读文风。在《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提到文风,就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文,通过“郑万九现象”这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在《抓落实如敲钉子》一文中用钉钉子的过程,来阐述抓落实的道理,使大家倍感实在。这启示我们,写文章既要有“表情”,又要有“感情”;既要注重套路,又要善用技巧,积极适应内容的变化,不断探索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手段,用尽可能少的篇幅,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做到“有真意,去雕饰,少做作,勿卖弄”。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步一履总关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浙江那片热土,此刻重温《之江新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民领袖的个人素质、个人修养以及字里行间展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经典著作,更要学思践悟,通过学习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灵山县纪委监委 劳大煜)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