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第一书记的特色“生意经”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5日 09:49 打印

李泳驰(中)在黄坭村都管屯蔬菜基地查看春耕春种情况

 

  3月31日,晨曦初现,鹿寨县纪委监委派驻导江乡黄坭村第一书记李泳驰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村委办公室,穿上黄马甲,和2名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朝村外走去。


  “为了减少疫情对群众产业收益影响,今年县里针对疫情各时期耕种的产业制定了不同标准,今天的验收核查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群众应享尽享政府政策……”李泳驰一路上不停地交代同事。


  话音未落,他们来到了都管屯蔬菜种植基地。一眼望去,群众正在熟练地将一株株豆角育苗种进坎里,推土机正轰隆隆地平整土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书记,早啊!”看到李泳驰走来,忙碌的群众停下手中的活,不约而同地打着招呼。


       “今年情况特殊,我们想早点帮大家申报到补助,挽回一些损失。”李泳驰边回答边拿出皮尺,开始测量土地。


       “大伙听说基地年前已签约成为柳州螺蛳粉原料供应商,都干劲十足,前些天就嚷着开工了,之前你帮协调的50万贴息贷款已到位,另一边的土地过几天就能平整完工。”蔬菜基地负责人覃保林看到李泳驰走近,热情地介绍起来。


  “太好了,规模扩大,收入也会相应增多。”李泳驰满脸藏不住的喜悦。


  回想起两年前,初来乍到的他了解到黄坭村是个传统的种植业村庄,当地大部分老百姓祖祖辈辈都靠种植水稻和甘蔗为生,大家每日起早贪黑、精耕细作,可一年到头的经济收益也只够养家糊口,离脱贫奔小康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怎么才能把经济搞上去?成了李泳驰日思夜想的问题。种植业是黄坭村的支柱,何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整合现有资源,这就是出路。李泳驰的想法与拥有娴熟种植技术的返乡创业青年覃保林一拍即合,很快,覃保林便在都管屯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然而,老百姓冷眼旁观、不愿参与的态度让李泳驰始料不及。既然大伙的顾虑那么多,那就做出来给大家看!


  在李泳驰的鼓励下,覃保林尝试小规模种植蔬菜喜获丰收,且一路畅销。群众看到了希望,终于打消了顾虑,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该基地从原来的6亩地扩大到了200亩,由最初的1人带动了都管屯的20户全员参与,成为了鹿寨县唯一一家柳州市螺蛳粉产料供应基地。本村群众通过土地、技术、劳力、设备等形式合作入股,平时到基地里打工,月工资3000元至3500元左右,传统节日有福利领,收益好的话还有年终奖。基地适应季节种植豆角、玉米、辣椒等农作物,活计不断,加上报酬丰厚,周边不少贫困人员纷纷选择到基地打工。


  “李书记,多亏你当初坚持劝我加入合作社,加上其他产业,我去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五保贫困人员韦金声平整着搭在脚边的皮尺,感激地说。


  “不单是你们的蔬菜畅销,我们龙群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五黑鸡蛋也抢手哟。”同行的屯队长韦国山接过话。


  要想帮群众彻底脱贫致富,光靠单一产业可不行。当蔬菜基地步入正轨后,李泳驰觅到了另一个商机。他发现五黑鸡在当地的养殖规模很小,五黑鸡蛋在市面上更是少见,便召集村里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将五黑绿壳蛋鸡这一罕见珍禽引进黄坭村养殖。2019年,合作社所养殖的3500羽鸡,十万余枚鸡蛋全部销售一空,还和当地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供销合约。五黑鸡、绿壳鸡蛋成为了鹿寨县另一个特色产业品牌。


  “李书记,这么急赶去哪里?”在去验收贫困户覃建山桉树产业的路上,遇到正在修路的包工头。


  “覃总,可盼到你们开工啦,我们黄坭屯群众的柑桔、桉树产业能不能安全运出去,就看你们的啦。疫情耽搁了工期,你得多盯着点,务必保证质量、按时完工。” 为夯实黄坭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李泳驰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先后为村里修建了2条村屯硬化路,计划修建的3条扶贫产业路都相继开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李泳驰在驻村期间,在为群众争取扶贫项目的同时,抓好项目的监督也成为他的重要责任。正因为他的认真和负责,让扶贫工程项目得以如期高质量完工,让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从桉树岭上下来,夜幕已悄悄降临。


  回到村委,李泳驰粗略核算,村里159户贫困户有133户申报了产业奖补,申请金额达到39万元。看着核查表确认栏里一个个贫困户的名字,李泳驰内心甚是欣慰,黄坭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62元,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5%,剩下的3户贫困户也即将脱贫。


  已是夜深人静时,李泳驰还在兴致勃勃谋划着黄坭村致富奔小康的蓝图:今年要继续和致富带头人一起,把黄坭村的土特产、农副产品都纳入合作社进行经营,利用电商渠道解决销路问题,再给产品注册个商标,争取为收官之年画上圆满句号。(鹿寨县纪委监委 韦娟)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