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4日 16:06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自治区纪委监委驻田林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全体主动申请留任一年,积极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进各村春耕生产、产业扶贫、集体经济等各项工作,掀起了抓春耕生产促脱贫攻坚的热潮。
 

谋划集体经济,打造产业亮点


  为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路子,探索多渠道增收,确保今年村集体收入稳定超过5万元,各村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作为重中之重。

 

  高龙乡渭荣村生姜加工厂(扶贫车间)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工,目前正抓紧建冷库及生产线,力争在今年4月底正式投产运营,该村工作队员积极组织村干部摸排芭蕉芋、红薯、生姜等农产品的产量,了解群众对收购价格的需求,并鼓励群众扩大农副产品种植规模,积极协助扶贫车间运营商做好前期市场推广工作,确保冷库建成后立即投产使用,为当地群众增加一笔收入。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工作队队长张琦(中)指导渭荣村生姜加工扶贫车间建设

 

  丰防村为做好肉鸡销售,动员村干部、养殖户主动和养殖公司沟通,建议养殖公司允许养殖户进行散卖,并积极帮助宣传,最终帮助养殖户销售约5万羽肉鸡。普农村积极跟踪2019年底村集体出售北京鸭费用4.2万元到账情况,了解今年生猪养殖市场猪仔、北京鸭苗供应情况。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丰防村第一书记龙启倍(右一)指导养鸡场建设

 

  各烟村第3个村集体养鸡场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抓紧实施通水电工程,工作队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其他各村产业项目也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各烟村工作队员到田间地头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瞄准特色产业,实施以奖代补

 

  “杨哥,今年的产业奖补力度可大了,像你这片新种的糖料蔗,每亩可以获得750元的补助,种得越早越多补助就越高。”驻高龙乡新寨村第一书记江见正在他的帮扶户杨昌顺家甘蔗地里,帮助收集申请2020年产业奖补相关验收材料。

  为鼓励群众抢抓春耕生产,田林县今年提高了特色产业奖补标准,补助最多可以提高50%,还扩大了奖补产业覆盖面,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江见所在的新寨村预计今年可享受此项政策的贫困户达到48户。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新寨村第一书记江见(左一)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

 

  潞城瑶族乡平板村组织群众有序做好春耕生产,目前全村共完成生姜种植约200亩,糖料蔗新种翻种约100亩,组织37户发展有产业的贫困申请以奖代补,预计获得资金17万元。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平板村第一书记杨成勇(左一)指导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
 

突出就业扶贫,增设公益岗位


  为帮助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第一书记们对贫困户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目前各村返岗复工人员比率均超过了60%。那比乡六音村已外出务工298人,还有145人计划近期外出务工,预计年内外出务工人数可达443人,较去年增长28%。那比乡普农村通过积极宣传对接爱心专列等方式,组织发动本村赴广东、浙江等地务工人员共181人,其中贫困户14人。

  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返厂复工,为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第一书记们积极配合乡就业社保部门,动员群众特别是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加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由乡政府、村委会和群众签订服务协议,群众根据村里的需要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值班、测量体温、清洁卫生、森林防火宣传等工作,并根据工作时间获得相应的报酬。高龙乡渭荣村、新寨村近期还专门组织了一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上岗培训。“我在村里做清洁员,每天可以得120元,一个月做上15天,就能得1800元,还不耽误干农活,可划算了。”渭荣村村民陈小陆说。

 

图片·故事|这个春天,扶贫工作队有点忙

六音村第一书记罗巍巍(右)入户宣传就业扶贫政策

 

  发动群众、抢抓生产、不误春耕、稳定收入,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扶贫工作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行动让村民们相信,幸福的收获季一定会到来。(自治区纪委监委驻田林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江见)

 

 

 

相关链接:图片·故事专题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