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群众满意的第一书记
“党建+扶贫”,开好扶贫“良方”
2015年底,我向组织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当第一书记前,从电视和新闻中对第一书记的了解,我觉得当第一书记应该没有多大难度,不过就是给村干部们布置布置任务,跟村民们磨磨嘴皮、动动口罢了。2016年3月25日,县委组织部宣布我担任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永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我当时还暗自高兴,永隆村距县城仅15公里。但真正驻村后,永隆村的现实状况让我“头疼”不已:全村建档立卡户412户,未脱贫户271户10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67%,村干部和群众关系紧张。
报到当天,上一任第一书记指着村部大门边墙面上一块新涂过涂料的区域,说里面藏着辱骂他的文字。我之前的喜悦完全被冲散。初走访时,吃闭门羹是常事。路过群众集聚的地方,我会挤进人群自我介绍,但没有任何回应,有的说:“谁来不是一样?都是做做样子,‘镀镀金’,回去升官发财。”群众的冷漠和毫不客气让我始料未及,茫然不知所措。但很快,我调整了情绪,告诉自己绝不能打退堂鼓。经过一段时间走访,我总结出一条经验:谁发牢骚多,就单独上门找谁,因为人多的地方不好说实话。上门一次不行,我就上两次,两次不行上三次。对群众的牢骚,我该解释的解释,该纠正的纠正,该采纳的采纳。再走进村里时,人群中会有“黄书记我煮了玉米粥,吃碗粥再走吧”等这样的声音。
黄金芳在芒果技术培训班上宣传扶贫政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我找到了党建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一是突出重点抓班子,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2017年换届选举工作,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前,我坚持入户走访群众,收集了解民意,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大胆起用了一批政治坚定、作风扎实、有敬业进取精神的创业型人才和敢拼、敢闯、敢干的开拓型人才,以及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致富型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换届后,全村支委平均年龄为37.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村委平均年龄37岁,高中以上学历占60%,村“两委”班子的生机和活力明显增强。二是提高素质抓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年多来,通过邀请后盾单位领导、专家为党员上党课等方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是积极发展新党员,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注重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青年妇女中发展新党员,壮大党员队伍。一年多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2 名,发展新党员 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6名。四是健全制度抓公开,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水平。结合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指导村委制定和完善了《村委议事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对群众高度关注的低保、危房改造、扶贫补助等脱贫攻坚中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严格按程序做好村级评议、公示等。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加强党务、村务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如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民政救济等全部进行公开。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支部一班人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精神状态明显转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完成道路硬化1条4.3公里,产业路1条1.93公里,饮水项目2个,公共运行项目1个,建设垃圾池3座、篮球场2个,安装健身器材1批;发放芒果苗近10万株和沃柑苗3万多株;举办果树栽培技术等培训4期500多人次,培训帮扶干部1500多人次。
2016年,234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89.7万元;2017年,335户获得“以奖代补”91.31万元,22户获得小额贴息贷款100多万元,在校学生29人次获得“雨露计划”补助等。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补齐了6个缺项。
2017年11月,贫困户271户中219户达到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标准,实际认定脱贫摘帽55户247人。
“文化+产业”,情注造血扶贫
为了补齐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短板,我主动向永隆村挂点县领导汇报,跑财政、扶贫、水利等部门,推动道路硬化、饮水、住房、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永隆村龙西屯1000多亩的甘蔗主产区仅有一条泥巴路,甘蔗砍运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因交通不便,群众疏于管护,甘蔗产量低。我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2016年组织村“两委”商量决定在这片甘蔗主产区修建产业路。但钩机刚进场,沿路有甘蔗地的群众就跟着钩机走,或生怕修路占地,或等着要补偿款。我苦口婆心地解释扶贫项目占地没有补偿款,并说明修路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没了那个店,如果他们不配合,项目将易地实施。今后,会根据村民支持配合情况来确定项目的安排。历经艰辛,产业路于2016年底修成。2017年初,全屯就有10多户购买电动三轮车。
产业路的成功修建,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多年协调不下的龙西屯篮球场等用地问题也迎刃而解。龙西屯是永隆村村部所在地,有农户200多户,但由于缺少建设用地,截至2016年仍没有篮球场、舞台和文化室等活动场所。一直以来,村“两委”为把原粮所旧址用于建设篮球场、舞台和文化室等做了大量工作,但苦于近30户农户长年将此作为耕种用地不愿退出,历经多届林逢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村“两委”动员、协调,均未成功。我了解到该情况后,在村“两委”会议、组长会议、党员会议、党课、贫困户会议等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中都反复讲道理。2017年初,村民杨有业递给我一份第4、5组群众主动签名同意将粮所旧址建篮球场的名单,1组组长滕明亮随后也递交该组名单。至此,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和村部办公楼场地都落实了。永隆村产业单一,为了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我倾注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贫困户覃海志2016年还是危房户,在一独立山地建有一座60平方米左右的羊舍,养了50多只山羊。由于他过去没有享受过低保等政策,对村干部意见较大,对党和政府不信任,拒绝任何帮扶。我刚上门走访时,他极为抗拒,对我宣传的扶贫政策不为所动。为了让他利用各项扶贫政策做大做强产业,把房子建起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其他贫困户做示范,我多次上门,反复宣传危房改造、小额贴息贷款、产业奖补等政策,并建议他利用小额贷款,扩建基础设施,扩大养殖规模,申请扶贫产业基础设施补助、产业奖补等。经过几个月的软磨硬泡,看到村里养殖、果树栽培技术等培训如火如荼进行,2017年他终于主动找我申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将羊舍扩建到近200平方米,申请并获得扶贫产业基础设施补助、产业奖补等。如今,他已经成为村里一名致富带头人。
新硬化的林逢镇永隆村龙另屯道路
“办实事+解纠纷”,让“纪检温度”温暖如春
驻村的第一时间,我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工作重点,深入摸排干部群众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党组织形象受到损害的症结所在。经过走访调研,我觉得要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就得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在事。
初次走访永安屯,我发现屯内道路两旁的竹林下到处是垃圾,臭气熏天。村组干说“人太多,垃圾多,难管理”,群众说“没地方丢,习惯了”。住在篮球场边的党员凌伟俊对我说“我们屯的垃圾问题如果你治得,我就相信驻村干部真的为民办实事”。经过调研得知,全屯300多户人家,只有村尾一个垃圾池,很久没人清理,垃圾满地,必须有地方倒垃圾和培养群众的卫生意识才能根治此问题。为此,我利用第一书记帮扶经费对篮球场周围和文化室门前进行了硬化亮化。同时,多方协调建设垃圾池。之后,我和村干部、组长组织群众开展大清洁活动。一开始,村干部担心做不好。没料到,活动当天全屯老老少少都出来参加清洁活动,屯内瞬间变样。这让群众看到了希望,村干部们也增强了信心。永安屯卫生环境得到彻底改变,我也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纠纷是永隆村多年来难迈的坎。一年多来,我成功调解了10多起纠纷,其中有几起是多年的历史积案。有人对我说,你是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应该是扶贫,为什么你也要管纠纷?我却认为,调解纠纷也是分内事。群众问题无小事,驻村干部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一天上午,我正跟支书李朝林在村部商量易地搬迁的相关工作,他接到一个电话,只见他最后说了句“她现在很忙,没有时间”。之后他告诉我,永安屯村民黄美丽叫第一书记去调解她和哥哥家的菜地纠纷。同时,他告诉我,永安屯村民凌文汉和黄美丽是哥哥和弟媳关系,两家为了后院不足10平方米的菜地纠纷,已经互不来往几年,历经村“两委”7次调解均不成功,两家各执己见,去了也调解不了。但我认为群众有需要,还是要抽空到现场看看。接近中午,黄美丽又跑到村部来找我。这是我到永隆村参加的第一次纠纷调解,忐忑中叫上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黄逸才一起去。一个小时后,他们成功调解回到村部,支书李朝林说:“我们这么多次调解都不成功,你一出马就成功,书记啊,他们是真的尊重和信任你啊!”他们都是贫困户,凌文汉家3个小孩都在读书,家庭负担挺重,夫妻二人农闲时打零工。当天我到现场,看到菜地杂草丛生,什么也没种。我跟他们讲道理,如果再各执己见,谁也调解不了,只有各让一步才能解决。同时,我帮他们算了一笔账,纠纷地不足10平方米,种植一年也产生不了200元的价值,何况地里长年没种东西。但他们每年都为这事争吵两三天。如果用这两三天打零工,至少有300元收入。最后他们同意了我的看法,承诺不再争吵。只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就会得到信任和尊重,事情就会有办法解决。
一天,我在龙拉屯走访时,一位老党员把我拉进家里,对我说,他70多岁了,没有享受低保,村里很多跟他家条件一样的都在享受低保。经了解,他家建有4层楼房,儿子有车,且长期在外务工,收入稳定。我把子女有赡养父母义务和低保“保户不保人”的政策向他详细说明,对于低保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有历史原因,他们将进行大排查,逐步清理,最后他心服口服。永隆村群众对村“两委”意见最大的就是低保政策,全村享受低保农户200多户。经走访,我发现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甚至有的年轻党员头一次见面就对我说“书记,我家从来没有享受过低保”,似乎享受低保政策是理所当然。这让我深感政策宣传力度仍需加大,公平公正尤为重要。为此,我组织村干部开展低保大排查,逐步把不该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剔除,把没有劳动力、家庭确实困难的农户纳入低保,做到精准施策。之后的大会小会上我都宣传惠民利民政策,让村民小组长、党员也做政策宣传员。
黄金芳(中)与贫困户亲切交谈
2017年,村里第一批产业“以奖代补”名单公示后,有群众反映,龙西屯有贫困户虚报养牛申报“以奖代补”,村干部把关不严。虽然不愿指名道姓,但我觉得作为扶贫一线的纪检干部,绝不能在政策执行上出问题。当天晚饭后,我通知村干部到村部集中,天黑后对龙西屯申请“以奖代补”的贫困户开展突击核实,发现2户贫困户用2016年养殖并已获得“以奖代补”的黄牛重复申请。我耐心讲明政策并对他们提出严厉批评,最后他们表示理解和支持。
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永隆村的驻村工作,让我感受到机关工作之外的丰富多彩。从开始的茫然失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一路走来,有迷茫、有坎坷、有委屈、有泪水、有悔恨,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收获。2017年11月30日,收队回到家后,来自永隆村群众、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的信息让我哭了整整一晚。感动于群众、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从不理解、不认可到理解、认可和支持,让我收获了一个好班子,收获了民心,收获了阅历,等等。尽管没有太多的春华和秋实,我亦不悔选择,不忘初衷。行走永隆村一年多,这段经历弥足珍贵,值得我终生回忆。(百色市田东县纪委监委 黄金芳)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