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强化兜底保障监督 让困难群众吃下“定心丸”
“感谢党和政府送来的救命钱,我们家有信心渡过疫情这个难关……”得知民政部门审批的临时困难救助金9900元已经通过银行打到卡上,平乐县沙子镇安隆村委水南村的林某某激动地对前来告知他消息的村委干部说道。
此前,由于儿子和妻子先后被确诊新冠肺炎,林某某也在家自行隔离,一时间全家陷入了暂时的生活困难。平乐县纪委监委驻县民政局纪检组从网上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督促县民政局主动对接服务,对林某某家进行社会救助。平乐县民政局核实情况后,对其启动“急难型”临时救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特事特办,先行救助,按最高救助标准进行救助,将9900元救助金及时划拨到林某某银行账户,缓解林家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期间,类似林某某这样的因疫致贫、返贫或者遭遇临时困难的情况不在少数,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低保、医保、医疗救助、养老、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享受扶贫政策实惠。
兜底保障 一个都不能少
“现在我们全市养老机构全部封闭管理,有些春节回家过年的老人的家属提出,因为疫情保障需要提前复工复产,家里老人无法照顾,希望我们想想办法……”
2月上旬,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与相关业务科室到全市养老机构一线监督检查,养老机构负责人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特殊机构不能成为保障盲区,在纪检监察组的跟踪督促下,市民政局养老慈善科落实设立了一处拥有200个床位的临时隔离护理区,统一安置春节后返院老人,待隔离期满后,统一送回原养老机构,令疫情防控和养老服务两不误,为这些特殊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重点人群、边缘人群……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全市各级机关监察机关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督促各级民政部门对于分散特困人员,全面落实定期探访制度,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督促照料服务人认真落实照料服务责任。
疫情发生以来,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8次深入一线,前往市福利院、市福利医院、市救助管理站以及养老机构等12个民政服务的特殊机构,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压实了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有效发挥了民政兜底保障的职能作用。
畅通绿色通道 启动快速社会救助
“以前想申请低保要跑好多趟,盖各种章,现在有这个网上自助申请,真的是太方便了!”兴安县高尚镇的贫困户蒋某高兴地说。近日,兴安县纪委监委驻县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和民政局工作人员一同对未脱贫户进行走访,发现老蒋患有高血压,而且儿子大学在读,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难。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老蒋通过微信网上自助申请低保,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申请。
“我们要通过走访筛查,主动发现困难人群,扩大救助范围,畅通绿色通道,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兴安县纪委监委驻县民政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表示。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督促民政部门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开放网上自助申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疫情期间,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新冠肺炎患者,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街道)可根据需要直接给予临时救助,不再核对其家庭经济状况,在2个工作日内将急难型临时救助金发放到位。截至目前,全市民政系统一共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指导了49户申请对象开展网上自助申请,对10名确诊患者(其中2人是低保对象)和89户困难群众家庭276人发放临时救助补助资金533670元。
从严从细开展监督检查 督促政策落细落实
联合检查、第三方核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不同形式的监督检查,从制度层面入手,确保兜底保障相关政策落细落实。
灵川县纪委监委驻县民政局纪检监察组与县民政局成立民政保障资金联合检查组,采取“一看、二查、三核”的方式进行入户抽查,即:先到县民政局查看拨付资金情况,然后到各乡(镇)民政办实地查找台账凭证,再上门到社会保障兜底户家中进行核对,以全方位的监督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现象的发生。
龙胜县深入推进低保制度改革,将“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相结合,针对不符合家庭纳入低保的特殊困难个人实现低保兜底,引入“第三方”助推全县低保全面核查,增加社会透明度,推进城乡低保政策精准落地。(桂林市纪委监委 周俊林)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