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监督主责 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有感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9日 17:46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关于怎样实施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这是精准施策的前提。要通过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工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二是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三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是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习近平同志强调务必“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针对一些地方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摘编》指出:要强化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目前隆林各族自治县仍有8159户33073人尚未脱贫,未摘帽村3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3个,脱贫攻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2019年计划脱贫25个贫困村25360名贫困人口。隆林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必须聚焦“作风建设”做好监督执纪工作,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一号工程”理念,以精准监督压实责任,全面落实《隆林各族自治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抓系统、系统抓”实施方案》,对全县“抓系统、系统抓”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积极推行“抓系统、系统抓”工作模式,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必须落实帮扶责任具体化,明确各级领导、乡(镇)、部门和行政村责任,细化职责分工,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确保帮扶到位、帮扶出实效。三是必须落实巡察督查常态化,突出运用巡察督查结果。截止11月底,2019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方面立案97件,结案4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1人,组织处理4人,对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形成有力震慑,更好地为本县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 黄玉勉)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