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纪检监察情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时至今日,我在纪检监察岗位已经工作了十个年头。一路走来,我把梦想装进行囊,把信仰埋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默默坚守,砥砺前行。
工作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2010年,我从一名宣传干部提拔到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任纪检组长。刚到人口计生委工作时,我无意中听到一些议论:“纪检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什么都不懂瞎指挥”,当时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是啊,不懂业务怎么监督呢!而且,在“三转”前,党组分工我还要负责一个县一个城区一个开发区的计生工作任务,倍感压力重大。于是我下决心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仅学纪检监察知识,还要学人口计生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抓住重点人员、关键环节、重要岗位,认真梳理人口计生廉政风险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打造“阳光计生”品牌。2014年我调到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金融办”)工作,这对我来说又是一片崭新的天地。相对其他部门而言,市金融办工作专业性更强,涉及银行保险、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小贷担保等。第一次参加党组会时,我连什么是“IPO”、什么是“P2P”都听不懂,只好从金融基础知识学起。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态也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加迅猛,很多监管手段、监管制度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频繁,群众来信来访急剧增加,仅2017年、2018年两年,市金融办的信访量就达到2000多件次,群访、缠访、职业维权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懂一点金融业务知识,可能连答复群众来电都讲不清楚,谈何监督呢?2015年派驻机构改革,归口派驻后,纪检组人员由原来2名增加到3名,监督的单位由原来1个增加到8个。2018年监委成立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我们的任务更加重了,监督的面更广、点更多、线更长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才能了解风险在哪里,监督才能跟进到哪里,才能做到精准监督、有效监督。
不怕“得罪人”,不怕担“骂名”
派驻机构改革前,纪检组主要任务是督促所在单位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排查所在单位的廉政风险点,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廉洁从政意识。派驻机构改革后,纪检组也开始办案了,矛盾一下子聚焦起来了。记得第一次办案,我们去查封一个单位的财务账时,财务人员用充满敌意的眼神盯着我们,单位的其他人员看见我们也纷纷躲开,周围布满对立的情绪,我第一次感受到得罪一群人的滋味。在办案谈话时,曾被谈话对象恶狠狠地质问:“我到底是违纪还是违法了?为什么要找我谈话?”还有一次接到一个缠访电话,被对方威胁:“我的电话是有录音的,你最好对我客气一点,不然我要告你!”。所有这些,我都坚持按原则按规定办事,对于那些威胁和无理取闹的人,我也做到有据有理地解答,让对方心服口服。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不怕“得罪人”,不怕担“骂名”,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碰硬。
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
对于“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这一说法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组织部门才称得上干部之家。“纪检监察机关是处理人的地方,怎么可能是干部之家呢?”刚归口派驻时,我搬到新单位上班,正在整理办公桌时,旁边有个人进来问:“你们要钟吗?”我在纳闷:为什么问我们要不要钟呢?没看见谁的办公室有钟啊?后来,同事告诉我:“送钟”就是“送终”的意思,看来有些同志对纪检监察干部不太欢迎啊!
如何把纪检组打造成干部之家呢?我认为就是要从强化日常监督抓起,着力在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上下功夫。有一位同志因为犯错受到党内轻处分,情绪很低落,思想包袱较重,在找他谈话时,我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从工作上、生活上、家庭上进行分析,让他吸取教训、摆正心态、放下包袱、重新激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谈话结束后,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我说:“我很久都不知道笑了,我的家人还担心我会自杀呢!听完你的话,我轻松多了”。一位司机因醉驾被处分,我把对他处理的依据一条一条地分析给他听,他听后诚恳地说:“非常感谢纪检组的教育和帮助,我对处理结果心服口服,今后我要深刻吸取教训,决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一位女科长被举报,经核查反映失实,我们去反馈时,她流着眼泪动情的说:“非常感谢纪检监察组给我正名,要不是你们帮我核查清楚,我真是太冤枉了”。通过谈话教育,让这些党员干部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温暖,使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成为党员干部之家。此外,我们还就接待经费、办公耗材偏高等问题对有关领导进行谈话提醒,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十年来,我始终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使命和责任,用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践行初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迎难而上,默默坚守,坚守党纪国法底线,坚守道德底线,坚守党员干部标准底线。(南宁市纪委监委派驻政法委纪检监察组 石梅花)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