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向阳 夏花如炽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11:10 打印

  连日来,我们一直流连在李夏的故事中。一个乡镇基层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在普通中创造出感人的事迹,在平凡里孕育着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犹如秋天之丽日,温暖着老百姓的心田,仿佛夏花之热烈,燃烧着共产党人的灵魂。作为纪检监察队伍的战友,我们感动、自豪,更多的是激励鞭策和启迪。

 

  厚植于人民群众始能长青信仰之树。李夏故事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坚守,怎样才能坚守。他出生城里,成长在城里,却主动到农村去工作,从长安镇到更远更艰苦的荆州乡,屡屡“逆向”而行,并多次放弃、辞绝回城的机会。他深知,那是党的号召,那里有人民的呼唤。他从小立志像走南闯北干革命的爷爷奶奶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长大后立誓将“入党作为人生的一种志向和追求”,以“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座右铭,鞭策自己坚守信仰,为党为民建功立业。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以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处”在哪里,在人民群众中,那里有信仰之树的源头,在寻常百姓间,那里有滋润信仰之树的营养。温暖向阳,信仰才有力量;厚植大地,信仰才有倚仗。

 

  扎根于人民群众方可涵养初心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说,“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旧诗新赋,点明人生意义的内涵,青春价值的归宿。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初心本色在人民。离开了人民,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开大地母亲,初心本色无从谈起。只有与群众共疾苦,同患难,将个人的喜怒哀乐和老百姓的悲欢离愁联系在一起,才能保持初心,滋养本色。李夏就是这样,他何尝不知老母需要尽孝,幼女需要尽责,但是,为了信仰,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放不下大山深处的高山贡菊,牵挂着贫困人家“黄昏是否有人倚柴门”;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众中,着魔般地学方言,在高速路上接到老百姓的一个生活咨询,也要跑到服务区去聊完手机电池。苦乐共济,相濡以沫,一片冰心在玉壶。他的事迹让我们领悟到,如何让自己的精神永褒活力,让青春的年华永绽绚丽。

 

  深耕于人民群众才能赓续使命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摸石头过河的一代人,用破旧立新的智慧和胆识,开启祖国建设新篇章。现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义不容辞地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前。没有枪林弹雨,但看不见的硝烟弥漫。“和平年代也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感动于李夏,就要学习他的精神,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自讨苦吃”,把小事做好,把小题当大题做,让群众有收获感,让自己找到“被需要感”。唯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走在前面的英雄,才能将自己的青春融汇到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激荡出灿烂的人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新长征的路上,温暖向阳,夏花如炽。向英雄看齐,让我们同行。(良庆区纪委监委 黄海萍)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