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故事中感悟初心的力量

来源:南宁市纪委监委 作者:刘梦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09:26 打印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让这些讲话和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展现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中,我深刻体会到总书记的讲话文章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体会到总书记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共产党人坚守的赤诚初心和使命担当。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习近平多次讲述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的故事;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马克思在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写成《资本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夫妇之间“半条被子”的军民鱼水情故事。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通过讲述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故事,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

 

        信念不牢,地动山摇。历史上,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二百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希特勒,而拥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动荡中的苏共已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理想信念荡然无存。现实中,从那些落马领导干部的忏悔录中看到,他们都是理想信念先出了问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心里对法纪失去敬畏,行为就没有了底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理想信念坚定,就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淡薄,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

 

        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平讲述焦裕禄的故事,多次动情回忆学习焦裕禄事迹的场景,同广大党员干部一起重温“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十几年如一日,把入党誓词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中;谷文昌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东山老百姓逢年过节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开展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习近平回忆艰苦充实的梁家河插队生活,从迷惘到坚定,从彷徨到自信,陕北高原培养了他决心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信念;他从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楹联讲起,联系到云南省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独龙族同胞还在受穷,我在外面享福,睡不着”的从政体会,意在重申领导干部要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行万里不忘本,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是人民群众。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搞“刷白墙”“造景观墙”“给石头铺草皮”,就是颠倒了公仆关系,忘记了初心使命,忽视了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南宁市纪委监委  刘梦云)

 

 

 

 

编辑:凌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