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感悟斗争精神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4日 11:34 打印

  最近看《经典咏流传》,被一首小诗惊艳到了。节目中,贵州山区支教老师梁俊弹着吉他,威宁自治县石门乡的一群孩子羞涩而安静地簇拥在老师身边,面颊绯红,眼神清澈,和着吉他声清唱《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声如天籁,词扣心扉,为之动容,热泪盈眶,久久难以忘怀。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袁枚在园中遍植花草,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生长在太阳也照不到的地方,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开出的是令人感动的坚强,是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是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首诗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起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想起了我们伟大祖国70年的沧桑巨变。192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13名有志之士来到上海开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弹指挥间,当年上海石库门里燃起的星星之火已在中华大地上掀起燎原之势,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已经成为巍巍巨轮;曾经只是中国300个政治团体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已成为超过9000万人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我们的祖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历史性跨跃令世人瞻目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人民为什么能?靠的就是信仰如磐、精神永志、初心不改,靠的就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湘江战役中,为掩护部队渡江,红三十四师6000多红军誓死抵抗,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身受重伤,被俘后掏腹断肠英勇就义,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坚守初心、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乌蒙磅礴走泥丸”,藐视苦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精神。当年毛主席指挥红军兵临贵阳逼昆明,上演调虎离山之计,千里乌蒙山回旋,红二、红六军团声东击西,在大踏步的运动战中调动敌人、疲惫敌人,冲破十几倍于红军兵力的层层围堵,这是“乱云飞渡仍从容”,智慧果敢、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斗争精神。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面对苏联老大哥“背信弃义”、三年自然灾害、美国挑起朝鲜战争等等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心一意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经历“文革”动乱后,又带领人民摆正前行航船,坚持改革开放,拨开世界风云的阴霾,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

 

  七十年,是一颗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时间;七十年,是一个中华儿女从稚子到古稀的时间; 七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七十年见证,知重负重,如“苔花”般积蓄“向上动能”,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一群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南宁市纪委监委 谢倩云)

 

 

 

编辑:陈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