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致初心
广西博白县顿谷镇政府,那间半夜常亮灯的办公室灯光没再亮起。春节前夕,这间办公室的主人、顿谷镇副镇长朱新文,突发疾病,生命定格在55岁。31年职业生涯,30年深耕乡镇一线,连张“光彩”的工作照都没有。忙忙碌碌的朱新文走了,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却留下了一个大写的担当。(据2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
这是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朱新文是又一位牢记初心、无私奉献、用生命去担负使命的好干部。8月6日,《大写的担当——朱新文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广西广播电视台播出,在这里,近千名党员干部追寻着朱新文的足迹一起走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而之所以称为“攻坚战”,意思再明白不过——这是一场真刀真枪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广大基层扶贫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其作风的好坏虚实,是直接关系到脱贫大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需要一大批扎根基层、敢于攻坚、以民为先的党员干部,更需要像朱新文一样把村当家、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事业使命的榜样典型。
报告会上,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朱新文同志事迹短片。一句话、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展现了朱新文同志对贫苦群众的深厚感情,对扶贫事业的无限热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忠诚担当。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是实干,作为分管全镇10个行政村贫困人口989户共5037人扶贫工作的朱新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他没有怨言也无须豪言,让干部拧成一团,与群众打成一片。每周进村入户3次以上,摸底调查贫困群众,了解群众生活需求,力求精准掌握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根据走访调研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扶贫工作计划,他白天入户调查,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甚至干脆把办公室当成了卧室,在办公桌旁摆放了一张折叠睡椅,实在累得不行就打个盹儿。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是想干,他参加工作以来,就全身心扑在事业上,留给家人的几乎都是匆匆的背影。他的妻子因病做手术,从入院到出院20天的时间里,都没有去照顾。他一直将重心放在工作上,忙起扶贫工作来,就连与家人通电话的时间也很少。家人对他工作抱怨,他就解释说,“家里就这几口人需要他,而在顿谷镇,有几千名的贫困户等待着脱贫过上好日子呢。 ”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更是能干,朱新文经常念叨着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贫困户富起来。朱新文在挂任大塘村工作组长时,用“农业+旅游”拓宽扶贫致富路,为大塘村争取到了县乡村办180万元的经费,用于建设美丽乡村。在脱贫路上“一户都不能少”,他挂点的大塘村有133户贫困户,在他的帮扶下,大塘村里的2个球场和1个晒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还实施了5个饮水工程建设。通过组织全镇24名贫困户参加“两后生”培训,举办6期致富技术培训班,100多户贫困户获益。如今已有50户贫困户共465人摘掉了穷帽。
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铸忠魂。朱新文正是带着对贫苦群众的深厚感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贫困群众的排忧解难,直至燃尽自己的生命。朱新文把最后的力气留给了扶贫事业,把最大的不舍献给了生养的土地,把最后的嘱托留给了接续奋斗的党员干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更需要这样的精神。今年,博白县是全区计划脱贫摘帽县,要实现3.68万贫困人口脱贫、38个贫困村摘帽,将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下。这就更需要我们以超常的举措、过硬的作风,勇于挑担、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就必须学习朱新文等扶贫先进工作者身上所散发“看得见、摸得着” 的榜样力量。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应该成为广大扶贫干部的奋斗誓言。最是担当见初心,就让我们举起“实干”和“奋斗”的旗帜,接过朱新文的“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来抓好脱贫攻坚。主动在艰苦环境中历练,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主动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博白县纪委监委 李海斌)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