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媛:从细微处着手 在平凡中坚守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 11:38 打印

       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嘴角总是挂着明媚的笑容,一眼看上去是个很温和的姑娘,熟悉她的人却知道,她对工作要求很细致,对纪律要求很严格,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她就是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纪委书记苏兆媛。

 

       五年前,年仅28岁的苏兆媛走马上任,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镇纪委书记;五年时间,肩上的职责就像一方砺剑石,将这名年轻的乡镇女纪委书记磨练得愈发成熟、干练。这五年里,她辗转在各个村屯之间,风雨兼程,任劳任怨。

 

苏兆媛:从细微处着手  在平凡中坚守

苏兆媛(左)在公开大接访活动中接待来访群众

 

       钻研业务,增强本领

 

       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前,苏兆媛对纪检监察业务一无所知。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深知提升业务本领的迫切性。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她始终把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充分利用组织培训和业余时间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大脑,锤炼自己的党性。同时,注重学用相结合,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相结合,充分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在工作中,她迅速进入角色,经常向前辈们请教,抽空就翻阅已办理结案的卷宗,学习案卷如何归档,钻研记录的方法,总结讯问技巧等等。遇到拿捏不准,程序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上级请教、请示,电话里问不清楚,就亲自到相关科室当面请教,始终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勤学好问的钻研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她也十分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深入思索,给自己不断充电。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长时期的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让苏兆媛政治理论素养更加扎实、业务技能更加全面,让她从一个纪检监察“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用学到的知识,在镇纪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一名普通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担当。

 

       认真细致,坚持原则

 

       “阿叔,你家的楼房建得蛮气派的哦,是这两年才建的吧?得过危房改造补助没?得几多钱啊?”“阿婆,身体蛮好哦,有80岁了没?去政府申请高龄补贴了吧?”

 

       这是苏兆媛日常下村走访时的一幕,没有丝毫架子的她入户见到群众,随意拉拉家常,亲切的问候和笑容很快就感染了对方。家中的情况,享受的补贴,存在的困难等,群众都愿一一向她道来。在闲话家常中,她也对各项政策落实、群众享受补贴等情况全部了然于心,达到了走访监督的目的。五年来,她用亲切的话语拉近与群众的关系,用锐利的目光搜索隐藏的线索,用扎实的业务水平分析发现的问题。

 

       那是在2018年4月,苏兆媛入户核查残疾人补贴发放情况。来到一户残疾人家中,她一边与群众拉家常,了解当前的生活情况,一边将残疾人户口本和残疾证进行对照,发现其户口本上有一个曾用名。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苏兆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为此她多了个心眼:“村里的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时候为了能多拿补贴,可能会犯错误。这户残疾人会不会拿曾用名做文章,骗取补贴?”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她将随身携带的补贴发放表拿出来进行核对。经过半个小时的核对,终于在密密麻麻的表格中发现了线索,验证了自己的想法——该户残疾人的曾用名和现用名都显示在领取补贴,并且经现场确认为同一人。

 

       发现这个问题线索后,苏兆媛立即与同事开展调查。原来是因为镇残联专委对残疾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没有认真审核把关,导致出现该残疾人用曾用名和现用名重复领取补贴的问题。截至镇纪委发现时,该残疾人以曾用名和现用名重复领取补贴9个月共计450元。金额虽然不算大,但确实是因为镇残联专委不认真履行职务造成国家民生资金损失,涉嫌违纪,有必要进行立案审查。

 

       就在这个时候,很多声音传到了苏兆媛的耳朵里。

 

       “几百块钱的事,没必要立案审查吧?再说了,乡镇的工作难做,要面对那么多的人,核查起来难度大,谁也不能保证不出差错。都是一起共事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走个程序就算了。”

 

       类似的“好话”苏兆媛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听得太多了,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她对自己有要求:在各类监督检查中,不得带有个人感情,不得搞特殊。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苏兆媛找到该专委,经过一番入情入理的谈话后,该专委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配合审查,主动交代问题,积极整改,并坦然接受组织上给予的纪律处分。

 

苏兆媛:从细微处着手  在平凡中坚守

苏兆媛(左)与镇专责组干部到村级督查惠民资金落实情况

 

       勇于担当,认真履职   

 

       纪委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党委政府更好地工作,如何让监督工作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呢?这是苏兆媛一直在思考的。

 

       2018年初,融安县初定年底要完成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各项扶贫工作紧锣密鼓进行,自6月份起开始组织每月从全县145个有扶贫工作任务的村(社区)中随机抽取20个进行整体考核并排名。苏兆媛带领镇监督执纪问责专责小组认真开展“三个一”督查工作,即一日一督查一通报,对干部帮扶情况、各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落实情况、扶贫档案整理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发文通报,并督促及时整改。那段时间,为了抓好督查工作,上班最早的是她,下班最迟的是她,经常晚上进村入户督导到10点多,直到最后一户农户熄灯休息了才返回办公室加班整理督查材料,以便第二天一上班就能及时通报,通常都是一壶茶水奋战一个晚上。

 

       以上工作的开展,对全镇扶贫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年7个批次的县级督查考核中,全镇12个村共有6个村获得“猛虎奖”(全县排名前5名),2个村获得第6名,没有获得“蜗牛奖”(全县排名后3名)的村。

 

       苏兆媛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认真履职,勇于担当。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审查调查。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到钉子敢拔,骨头敢啃,蜂窝敢捅。群众的眼睛在盯着我们,我们没有理由退缩不前。”在她任职期间,无论是群众反映的,还是上级转来的问题线索,她总是认真对待,亲自调查核实。对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她敢于较真,铁面无私,坚决维护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对于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她及时进行开导。对信访群众,她也会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和政策宣传,做群众的贴心人。

 

       事业为重,甘于奉献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总是监督别人,也会特别引人“监督”自己,苏兆媛始终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高标准、严要求,凡事100%努力,力求达到完美。作为一个外省来桂工作的人,为了能更好地跟当地群众交流,她默默地学习同事们讲话发音,到乡镇3个月后即开始用桂柳话同群众交流,虽然有些发音还是不够地道,但现在接触她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个地道的广西妹崽。由于乡镇工作条件艰苦,不仅没有专职司机,就连公车也非常紧张。要想用公车,在镇里几乎是排不上队。而每个村屯之间的距离相隔甚远,她鼓起勇气,一次又一次地独自开私家车进山下村,走访群众。

 

       无怨无悔、扎根基层,苏兆媛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心底。她是个重情爱家的人,只不过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只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苏兆媛儿子还小,正是需要母亲照顾、陪伴的时候,但是一直在乡下工作的她,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儿子一岁的时候,因为疝气需要住院治疗,但是当时正处于年底自治区扶贫成效“四合一”考核阶段,各项督导检查任务繁重,无法抽身。她只能忍痛将儿子交给婆婆照顾,每次发作时只能去医院简单处理。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试探性的问她能不能回家看看儿子,说儿子经常难受得要找妈妈。考虑到当时是考核关键期,她虽然很想回去但仍艰难的说自己有点忙。直到考核结束,她才匆匆带儿子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由于乡镇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长期的加班加点,饮食作息时间不规律,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积劳成疾。颈椎病、胃病经常缠绕着她。在工作期间,从没因为个人身体原因请过一天假。5年来,她先后参与查办了30余起违纪案件,涉及乡科级干部4件,村级干部20余人。

 

       付出总会有收获,认真的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认可,苏兆媛先后获得全区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度柳州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等荣誉称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的铮铮誓言,用过硬的工作作风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新时期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模范形象。(融安县纪委监委   刘玉萍  苏兆媛)

 

 

 

编辑:向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