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2019年查办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6件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0日 11:33 打印

  银海区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以“破网打伞”的高压态势铲除黑恶势力腐败滋生的土壤。2019年,银海区纪委监委共收到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线索6条,办结5件,立案6件6人,其中科级干部3人,采取留置措施2人。

 

  提高政治站位,抓部署促落实。区委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第一时间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加强沟通协调,不定期与公检法召开协调会议,研究部署专项斗争工作。制定《银海区“反腐正风、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方案》,成立银海区扫黑除恶专项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监督,严肃问责,确保“扫黑”与“打伞”同频共振。

 

  营造宣传声势,紧紧依靠群众。用本地方言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制作宣传音频,出动宣传车走街串巷和利用大喇叭广播不间断进行播放;在主要路口和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和视频;组织“扫黑除恶宣传队”进村入户、入港登船、上门入铺发放宣传手册10000多份;组织廉洁监督员参与线索排查、政策宣传,召集村民开会通报典型案例;结合本土文化编制咸水歌进村入户传唱;在围墙、灯箱、广告牌、宣传栏印刷、悬挂宣传标语;开展“自治区、市、区、镇四级纪检监察机关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公开大接访暨信访举报宣传活动”等现场活动。

 

  整合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发力。纪委监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协调会、联席会,共同研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纪检监察与政法机关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线索移送反馈处置制度,建立纪检监察与政法机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作。纪委监委对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回头看”,筛查是否存在隐形的涉黑涉恶问题。政法机关对近年来查处的涉黑涉恶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对是否存在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签字背书。对政法机关移送的3条线索抽丝剥茧,对涉嫌充当涉黑涉恶“保护伞”的4名公职人员立案调查。

 

  紧盯重点领域,深入摸排线索。重点排查非法抽沙、高压水枪打沙虫、抢建违建、“村霸”“海霸”“渔霸”等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发现公职人员向利用高压水枪打沙虫的人员通风报信躲避打击问题线索2条,立案调查3人。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纳入区委常规巡察和村级巡察的重点内容,紧盯 “蝇贪”“村霸”,紧盯被巡察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紧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专项核查组,组织精干力量,集中火力出击。仅用1个月,从公检法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深挖细查,发现检察系统1名干部、公安系统2名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伞”问题,对此3人立案调查,并对其中2人采取留置措施。(银海区纪委监委 刘洁)
 

 

编辑:李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