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行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革命老区东兰县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县辖14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包含2个社区),贫困村90个,其中50个深度贫困村(8个极度贫困村)。2019年,是东兰县脱贫摘帽年,年内全县“一下”计划脱贫人数20306人,计划摘帽村34个,贫困发生率降到2.1%以下。要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这一目标,老区干部是关键。促进干部以良好作风和精神状态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为此,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要强化政治担当,将监督执纪问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肃执纪,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主动融入,强化责任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牢牢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用好管党治党“利器”,既要压实主体责任,又要抓紧监督责任的落实,还要强化有关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汇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保证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落地。同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巡视巡察、督查督办、考核评比、调研督导等方面成果,加强对脱贫攻坚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紧盯重点,精准监督到一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啃食群众获得感,是决战脱贫攻坚路上必须坚决打掉的“拦路虎”。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把监督工作做实、做细、做精。要持之以恒开展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蹲点调研督导,发挥派驻机构监督的“探头”作用,加强乡镇纪委的监督力量,在全县纪检干部中开展“转作风 联基层 助扶贫”工程,督促各职能部门自我监督,延伸监督触角,深入一线,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格局,确保监督全覆盖、无盲区。紧盯扶贫政策、项目、资金、措施等,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跟进就到哪里。抓住关键、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实现精准发力。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建立监督联合工作机制,线索督办机制,“四访”工作机制,直查快办工作机制、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廉政教育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巡察工作机制等,保障脱贫效果实实在在。
铁腕问责,警钟长鸣强震慑。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的态度,紧盯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铺张浪费、挥霍扶贫资金,以及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等问题,发挥问责“利剑”作用,严格实行“一案双查”。同时坚持公开点名通报曝光,查处一案,通报一起,震慑一片,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持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度,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为东兰老区如期脱贫摘帽保驾护航。(东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杨承勇)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