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落实落细扶贫领域精准监督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 09:20 打印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和深刻阐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作为一名县级纪委书记,读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如何立足监督职责,落实“精准”两字,如何落实落细精准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要求,也为我们纪检监察系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一以贯之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精准扶贫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以贯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一是牢牢把握对象精准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清楚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山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牢牢抓住精准这条主线,在贫困对象识别,因户施策帮扶和产业帮扶等方面都努力做到了“精准”,但是个别干部、个别乡镇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一些不符合贫困户对象的群众也被评为贫困户,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对精准识别出现的问题,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精准科学作出恰当处置。近三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对全县9个乡(镇)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核实排查。通过排查发现,个别乡镇存在个别贫困户在县城办厂、购买有住房,应为“一票否决”对象。但参与评议的人员在知情的情况下,却没有人提出异议,相关人员没有正确履职,导致不符合条件的群众被识别为贫困户,造成不良影响。凤山县纪委监委对涉及县乡村有关人员11人给予立案审查。据统计,全县对因识别不精准、驻村工作队工作作风问题进行立案23人,起到了很好震慑作用。

 

  二是牢牢抓住产业精准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凤山县历届党委政府从本土的特色与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了“五长五短”的产业发展模式。凤山县纪委监委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通过加强公示公开公告,及时全面公告群众关心的产业扶贫各项惠民惠农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责任,督促各扶贫产业业务部门加强扶贫政策、制度公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群众对产业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切实保障各项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惠及民生。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凤山县纪委监委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先后处置扶贫产业问题线索20多条,对相关人员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三是牢牢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凤山县作为深度贫困县和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教育相当落后,贫困群众的教育意识不高,县委县政府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狠抓教育惠民政策的协调推进。县纪委监委根据县情实际,围绕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紧盯帮扶干部的联系帮扶贫困学生工作,对工作虚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贫困学生不能享受教育惠民政策的帮扶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先后处理了5名干部的教育帮扶联系不到位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民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力量源泉。我们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要把“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作为重要遵循,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为全县如期脱贫奔小康提供坚强保障。(凤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韦健)
 

 

 

 

 

 

编辑:向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