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廉政“中医馆”治未病防病变
鱼峰区廉政“中医馆”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集中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这与廉政文化建设“重在预防”的理念不谋而合,相融相通,对我们如何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去年以来,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引入中医“治未病”理念,围绕“不忘初心、廉洁先行”廉政宣传主题,以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为布局,采取古朴典雅装修风格,配以图文并茂形式,在所辖社区创办了“廉政中医馆”。依托该馆,鱼峰区巧妙地将中医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廉政教育形式,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形成了浓厚的廉政宣传氛围。
该馆分为“望、闻、问、切”四个区域,开展项目主要包括党员警示教育、宣传廉政知识、展示反腐败工作成效等三大类。把“望”引申为望影揣情,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结合巡视工作,阐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重要性;把“闻”对应为闻情于民,集思广益,深入基层听闻群众评判,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把“问”应用为问其因由,通过与干部问询谈话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研判问题性质,拿出初步处理意见;把“切”寓意为对症下药,切除毒瘤,通过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精准治疗“带病”干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建馆一年来,“廉政中医馆”成了干部群众眼中的“网红馆”,接受各级调研、考察10余次,接待各类党群干部参观约3000人次,40多个单位的党组织在此开设“廉政党课”,组织学习60多场次。同时结合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等时机,开展了廉政书画课、“七夕廉洁家信,千纸鹤传廉情”、中小学生暑期廉政体验课、“三五”党员活动日活动等一系列“串廉”活动,这些独具特色、别出心裁的廉政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通过“廉政+中医”的宣传教育模式,鱼峰区纪委监委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治未病防病变”,最大限度防止干部违纪违法。2018年以来,运用“第一种形态”180人次,占“四种形态”比例71.7%。其中诫勉谈话8人次,提醒谈话2人次,函询4人次。有力推动了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理想信念“高线”,严守党纪党规“底线”,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鱼峰区纪委监委 江恒)
编辑:向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