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担当扛起更大的责任——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2018年8月,《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称《摘编》)在全国发行,《摘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强化自身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为抓手,坚决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担当的政治品格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政治任务。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坚决完成党的政治任务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来不得半点虚假,注不得半点水分。纪检监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
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激发担当的责任意识
“监督执纪问责”考验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精神,要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在扶贫领域“微腐败”、“不担当”、“慵懒散”等问题,切实解决不好得罪人、不敢得罪人的思想问题,对涉及扶贫领域的违纪问题,只要触碰了扶贫“高压线”,不管涉及多少资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用责任激发担当,用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一要畅通监督渠道,拓宽线索来源。要打造网络、手机客户端、微信和来信、来电“五维一体”监督举报平台,统一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动态更新、全程问效;二要加大线索处置力度。要对查办的案件及时进行梳理总结,总结经验。同时,对项目分配、资金使用、招投标等关键环节问题线索,定期梳理排查一批、移送交办一批、督促办结一批。三要健全制度机制。要制定扶贫职能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制度,拓宽问题线索来源。要健全直查直办、督查督办机制,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不仅就一案办一案,还要紧盯扶贫资金的流向,倒查、追查相关职能部门和接触扶贫资金的关键人,严肃查处一批有影响力、有震慑力的案件。同时,要着力在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工作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抓严抓实,要求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政令畅通、清正廉洁,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健康推进。
强内功增本领,锤炼善作为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这里的“办事管用”,讲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而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有上进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不懈终身学习。新时代有新任务和新思想,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艰巨繁重的实践任务。首先,学习要有深度。扶贫领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进退、低保户的确定、危改、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和程序。学习深入不够,导致政策掌握不清,在监督执纪问责中,如何判断是否履职到位、是否优亲厚友、是否触碰政策红线,把握不精准,造成执纪效果差。所以,要逐文逐条学习扶贫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读懂、弄通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其次学习要有实践,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改进工作的措施,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认识学习成果,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学习,熟悉政策知识和工作流程,掌握扶贫领域滋生和易发腐败的关键环节,从而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为正确履行职责,高效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夯实政策基础。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既是对广西山河秀美、民族和睦、人民幸福的美好祝福,也是对广西站在新起点、创造新辉煌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切实担负起监督执纪问责的使命和职责,用“严”的纪律,让民生保障“壮”起来、人民生活“美”起来为。(河池市金城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蒙仕林)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