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作为 护航脱贫攻坚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09:57 打印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本人认真进行了研读,深受教育和启发。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就如何服务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护航脱贫攻坚,我谈四点体会。


  提高政治站位,敢于动真碰硬。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世界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职责定位,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动真碰硬,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做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深化专项治理,持续保持高压。要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6+2”工作机制贯彻于专项治理全过程,深挖细查扶贫领域优亲厚友、雁过拔毛、截留私分等腐败问题,对胆敢向扶贫资金动奶酪的严惩不贷。要把扫黑除恶同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力度,深挖彻查扶贫领域涉黑涉恶腐败及其背后“保护伞”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深入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重点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精准帮扶不精准,搞填表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做实抓细监督,实施精准监督。要不断织密抓牢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位一体”监督网,对扶贫领域项目资金进行精准监督。要让纪律监督更精准,深化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避免“小疾”变成“大病”。要织密监察监督“天网”,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堵住监督“漏洞”。要擦亮派驻“探头”,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以及单位重大决策部署进行“零距离”监督,解决好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要磨利巡察监督“利剑”,通过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式巡察等形式,深挖被巡察单位及党员干部的违纪违规问题,做好“后半篇”文章,对弄虚作假,搞文字整改的,依纪依规进行处理,有效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标本兼治,完善激励机制。要着力在深化标本兼治上下功夫,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拓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要深化以案促改,强化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用好用活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警示震慑作用,从而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和震慑一方的目的。同时,实施脱贫攻坚,靠的是基层党员干部,要解决好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干多错多、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要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通知精神,建立完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得到应有的褒奖和鼓励,让那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要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正确把握好“三个区分开来”,使那些想干事干真事的党员干部得到有效保护,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激励作为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昭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柳继斌)
 

 

 

编辑: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