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越是艰险越向前——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严把纪律关,巩固群众幸福感。扶贫领域“苍蝇式”腐败不可小觑。纪检监察机关严格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对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的监督,推动乡(镇)、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示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雁过拔毛、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实干出真章,增强群众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纪检机关深挖细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亦是如此,要多到贫困群众中去,多实地走访查看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监督扶贫领域的各个环节,保障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到扶贫上。鹿寨县纪委监委积极构建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位一体”同向发力的监督全覆盖新格局,构建“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举报平台,畅通扶贫领域监督举报渠道,下沉一线发现问题,将监督关口前移,灵活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坚决防止其蔓延开来,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农村“最后一公里”。
打“伞”破“网”,提高群众安全感。打击“村霸”“沙霸”等黑恶势力,强化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挖细查“村霸”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切实保障扶贫领域专项资金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发挥乡镇监察专员和村务监督委员扎根基层的优势,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重点、涉黑涉恶腐败监督举报方式等,强化日常走访检查、排查调查,不定期举办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大接访,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对专项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化工作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怕揭短亮丑,不怕红脸出汗,要让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人付出代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9年是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距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脱贫攻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仍有很多。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越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纠正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为重点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发扬斗争精神,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对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严肃追责。
再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职责和使命,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绝不能出现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想法,要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鹿寨县纪委监委 向仟)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