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行动 倾心帮扶——记逻西乡民权村第一书记 陆道忱
2016年2月,受组织选派,陆道忱同志从县纪委监察局到逻西乡民权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两委”班子,克难奋进,民权村的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调查研究,理清思路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他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给村民,方便群众联系。他视村民为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走屯窜户详细了解了民权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发展民权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统一思想,规范工作
民权村位于逻西乡西北部,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地上无厂,地下无矿,属典型的贫困村。陆道忱同志上任后,立即投身村务工作。报道当天,他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村干部一起讨论脱贫奔康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以先急后缓的原则干成几件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激发村民全面创业的热情。他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通过短信、谈心等形式,他与村支书交流自己近期打算、民权村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等问题。他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他能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外来者“水土不服”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他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进展迅速。
倾情奉献,扶贫济困
民权村弄塘屯莫秀来,因病到市医院住院,检查出肺气肿方面的疾病,陆道忱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去看望,并从自己工资中拿出500元去慰问。
弄塘屯岑举棉的爱人去逝后,他第一时间去看望家中老母,并送去慰问金500元。
公平屯岑军家小孩考上了大学,因家族经济比较困难,正愁入学的学费时,陆道忱第一时间就帮他申请了助学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怀老屯黄元恒家因家庭人口多,经济困难,想新建住房,陆道忱就立即帮助他办理了申请危房改造指标。
“陆书记真是来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啊!”王少准老人热泪盈眶,逢人就竖起大拇指夸赞。
“黄大爷,您的身体最近还好吧?”
“杨大姐,您家的米和油还够不够吃?”
……
工作之余,他都不忘到贫困户家中去嘘寒问暖。同时,还组织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扶贫措施、资金、项目和物资上给予帮扶。驻村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更要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其早日脱贫致富。陆道忱把帮扶作为事业,把驻村当作扎根。他一心扑在村里的发展上,帮助村里深挖贫穷原因,多方搜集致富信息,积极为村里发展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他认为,扶贫先扶智,不仅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变农村陋习和农民落后思维,引导村民文明向上,还要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更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克难攻坚,改善民生
他对整村118户435人的贫困人口信息反复核实,经过入户走访调查摸底,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实际情况,提出脱贫措施,确保脱贫对象、帮扶措施精准。
在他努力下,2016年实现脱贫12户50人,2017年顺利脱贫22户85人,2018年顺利脱贫31户126人。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村贫困发生率从29.48%下降到7.28%。
他积极为民分忧解难,协调水产畜牧部门为本村14户贫困户协调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0500元,发展养鸡项目。
联系广电部门为2016年脱贫户16户补助16800元,用于购买电视机。
协调水利部门为怀老屯进行河道治理1.2公里,协调广电部门为村部、那料屯、列里屯实施篮球场项目、戏台项目、宣传栏、围墙项目。
联系发改部门实施屯级道路硬化项目4条4.5公里,农村危房改造29户,易地搬迁28户。
经过努力,他联系县直相关部门帮扶资金90多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种植猕猴桃30亩、竹子1000亩,农户发展种植珍珠李、刺梨等1000亩,发展养殖猪、牛、羊等100余头,带动11户贫困户实现增产增收。
陆道忱,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民权村第一书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给民权村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一片生机。(乐纪轩)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