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尽责正风反腐 新体制激发新活力——玉林市贯彻实施监察法一周年综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8日 14:42 打印

履职尽责正风反腐 新体制激发新活力——玉林市贯彻实施监察法一周年综述  

玉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海昆(右二)看望市纪委监委机关干部职工
 

 

  28天,12天,8天……

 

  从立案到查清事实、完成取证并成功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时间纪录,不断被刷新。

 

  监察法实施一年来,玉林市各纪检监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党章宪法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正风反腐不松劲,履职尽责善作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各项纪检监察工作开创新局面。

 

履职尽责正风反腐 新体制激发新活力——玉林市贯彻实施监察法一周年综述

玉林市纪委监委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检监察系统《监察法》知识竞赛,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履职本领

 

  推进深度融合 打造全新机制

 

  市县监委成立,与纪委合署办公后,玉林市坚持在机构组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人员融合和工作磨合,努力实现反腐力量的全面深度融合。

 

  牵住情感融合。通过会议动员、调研座谈、实地走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谈话……讲政策、谈感想、听建议、释疑惑,引导转隶人员拥护改革、投身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归属感,促进了思想情感融合。

 

  加快队伍融合。通盘考虑职务、年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专业特长和岗位意愿等情况,采取“年龄混搭”“业务水平混搭”和“性格气质混搭”等方式对人员进行配备,将检察院转隶人员与原纪委人员交叉任职、混合配置到各部室,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科学融合。

 

  推进工作融合。注重在日常中加强相互交流学习,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案代训”的方式,对转隶干部实行“一对一”传帮带。先后举办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党纪法规专题培训班、监察调查实务培训班等集中培训7期(次)共1028人次,实现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率达100%。

 

  完善制度融合。建立“纪法”衔接制度,研究制定出台《玉林市纪委监委机关执纪监督监察工作办法》等10项纪法衔接相关制度,促进“纪法”有效衔接。加强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联系沟通,畅通对接渠道,确保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无缝对接。

 

  聚焦政治建设  坚定“两个维护”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做到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扛稳压实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化开展“直面问题压实责任”谈心活动,直言不讳逐一指出各县(市、区)、部分市直单位在政治建设、脱贫攻坚、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化营商环境等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工作要求。市委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市委巡察重点,通过市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强化政治建设。2018年,全市厅、处级领导聚焦政治建设分别约谈提醒党员领导干部4460人次。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良好生态。制定出台“政治建设六项重点任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点,采取不“五不两直”方式,对各级党组织开展政治建设“全面体检”。2018年,完成对各个县(市、区)和96个市直部门政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纠正问题22个。全市立案审查调查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党员干部34人。

 

  突出政治巡察定位,发挥“利剑”作用。坚持突出政治巡察,围绕“九个紧盯”强化巡察监督。截至目前,市本级已完成了6轮巡察,县(市、区)均完成6轮以上巡察。2018年,被巡察单位完成整改反馈问题252个,问责追责26人,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34项,挽回经济损失125.19万元。

 

  保持高压态势  减存量遏增量

 

  牢牢把握反腐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保持高压态势惩治腐败,持续在减少存量、遏制增量上积极作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910件,立案1771件,同比增长1.4%,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44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

 

  紧盯“关键少数”,突出审查重点。坚持把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案件、“关键少数”及重点人重点事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件、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等作为执纪审查的重点,严肃查处、决不姑息。2018年全市查处处级干部26人,科级干部188人。

 

  深化分区协作,提高办案质效。制定印发《玉林市纪委监委执纪监督监察分区协作实施办法(试行)》,将市纪委监委机关6个纪检监察室和市纪委派驻(出)机构划分为六个协作区,集中力量办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2018年,市、县本级共立案553件,其中市本级立案91件,同比增长49.2%;县本级立案462件,同比增长16.1%,乡镇立案852件,同比增长30.9%,实现市、县、乡三级立案平稳增长,乡镇纪委立案全覆盖,体现高效率。市本级采取留置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第一案——陆川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詹宗利受贿案,仅用28天;福绵区沙田镇大江村委副主任温礼先涉嫌犯罪问题,仅用12天;容县某局聘用制工人李某受贿罪问题,仅用8天,顺利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深化专项治理  增强群众获得感

 

  关注民生,回应群众关切,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开局之事抓紧抓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全市扶贫领域立案842件,结案822件,纪律处分817人,移送司法6人。

 

  转变作风,开展“清风行动”。围绕巡视巡察发现、群众反映强烈、涉黑涉恶背后“保护伞”等三个重点问题,市纪委监委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机关85%以上的干部带着问题线索深入县、乡、村蹲点、下访、公开大接访。实行领导包案、每日一汇报一分析、每周一联席一总结等制度,直查直办,直接解决问题,在蹲点期间解决信访问题329个,立案166件197人。

 

  精准发力,落实“五个转”要求。全面落实徐令义同志在广西调研督导精神,落实45项整改工作措施,全部整改完成反馈6大类17项内容的问题,扎实推进整改常态化。开展“三盯三查”活动,持续推动专项治理拓展到脱贫攻坚工作全流程上来。全市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资金项目管理违纪问题575件。

 

  扫黑除恶,主动担当推进。2018年,全市举行公开大接访193场次,受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信访举报148件,排查问题线索65件,立案17件17人;对2个乡镇派出所所长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工作不力、失职失责行为进行问责;严肃查处了市公安局环西派出所原所长吴冬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

 

履职尽责正风反腐 新体制激发新活力——玉林市贯彻实施监察法一周年综述

玉林市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玉林市纪委监委干部党纪法规专题培训班

 

  驰而不息纠“四风”  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坚持把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作为常规动作,2018年全市立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0件,同比增长16.17%。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玉林实际,制定出台《玉林市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五个方面共24类突出问题进行整治。2018年全市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8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31人,组织处理114人。

 

  突出监督新问题。强化对潜入地下、树倒根存、翻新变异的不正之风的监督检查。组建面上检查组、交叉检查组和数据采集组3个工作组,同步开展工作,监督检查单位540个,发现问题线索309条,已立案查处“四风”违规违纪案58件,诫勉谈话41人。

 

  严肃查处老问题。2018年全市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67人,同比增长7.85%,通报53期205人。其中严肃查处了违规公款吃喝问题51起、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351起,持续擦亮“金色名片”。(玉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杜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