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那些考验调查人员的“第一次”
说起梧州市监委处置的“留置措施第一案”,该案专案组的调查人员感触良多。他们在案件查处工作中闯过了一个个的“第一次”,战胜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用实际行动向组织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用“忠诚干净担当,崇法守纪厚德”的优秀政治品质和过硬职业素养,在纪检监察工作新的实践中,树立了梧州市纪检监察干部的新形象。
王大庆遇到的“困惑”
谈话室里,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王大庆在静静地思考。
“对违纪违法问题调查的节奏怎么把握?谈违纪问题什么时候切入最合适?能不能考虑等案件调查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再与被审查对象谈违纪问题?”
“面对这个熟悉党务工作的被审查对象,只跟她谈违纪,是不是会助长被审查对象的侥幸心理?对突破其涉嫌严重违法问题的调查会不会有影响?”
“被审查对象也是人,是人那就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她不配合调查怎么办?”
……
这些问题都是王大庆需要去探讨的。王大庆是从市检察院转隶到市监委的年轻办案骨干,监察体制改革后办的第一起案件,就是违纪违法问题交织在一起的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那些在教科书上、在培训班辅导课中没有现成答案的各种难题“扑面而来”,有些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让人顿生“有力无处使”的无奈。
“原先在检察院反贪部门办理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我们就按照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冲着涉嫌犯罪的问题要素去侦查就成。现在违纪违法并在一起调查,到底从哪个点切入?”事前,尽管王大庆他们这个办案小组的几位年轻人做足了“功课”,“大方案”“小方案”准备了一大沓,然而到了真正对被调查对象展开第一波谈话“攻势”的时候,刚才提到的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景,还是在他们面前出现了。“这个被调查对象,在镇长、镇党委书记两个职位上任职就长达十二年,局长也当了七年,跟见多识广的她讲违纪问题,她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办案人员根本不予理睬。”
时钟在嘀嗒嘀嗒地走着,在经历了短暂的“懵圈”之后,大大小小培训班上的领导、专家“面授机宜”的镜头,开始一个个地浮现在王大庆他们这些年轻的调查人员脑海里: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都是因为理想信念防线崩溃,背离了党章要求。”
“要用党章唤醒初心,通过严肃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审查调查对象真心忏悔、认错认罪。”
……
“其实,像大庆同志在留置案件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专案组其他同志也一样不同程度碰到。”对此,有20多年纪检监察办案经验的专案组组长张华同志胸有成竹,及时给年轻的调查人员“下指导棋”:
“星期一下午的学习研讨会,没有特殊情况就雷打不动,张华主任主持会议,及时给我们专案组的同志补充‘能量’。”
“每天晚上八点的案情会商会,特别有利于我们对调查工作方向进行校正,从而更有效地找准第二天的工作重点,找到突破案件难点的‘诀窍’。”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大庆他们经过几个回合的交锋,渐渐在“留置第一案”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有感觉、把握得住节奏的组合式“谈话突破”方法:一是政策攻心,给出路;二是外围调查配合,打消其侥幸心理;三是生活上关心,细微之处教育感化。比如,对主要涉案人员局长黄某某,王大庆他们给她买袜子,中秋节给她送月饼,生日给她加菜。于是,王大庆他们的困惑像被“缠着的结子”,一点点地被打开了。那个“狡猾顽固”的被审查对象,在准备交代问题那天傍晚痛哭流涕,表示要配合调查,讲清楚问题。专案组有些同志当时还担心她思想可能出现反复,第二天反悔,但王大庆他们坚信各方面工作都相当扎实,有信心不怕她思想反复。因此,当天晚上就让她早早休息。事实证明,王大庆他们跟被审查对象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重过“政治生日”的举动深深地感化了被审查对象。第二天,她用一整天时间,交代了收受200多万元的违纪违法问题。
后来,王大庆他们这套“既有硬度,又有温度”的留置案谈话方法,很快在本市查处的其他案件中多次得到成功运用。
张勇经历的“琐碎事情”
“案件取得大突破,就得下绣花功夫,把一件一件琐碎的小事情都办得扎扎实实,绝不能搞差不多、马大哈那套。”说起参加“留置第一案”查处的收获,转隶干部张勇对“小事”这个关键词感受颇深。
案件调查工作刚开始不久,张勇负责的这个调查小组第一次外出,就是找一个证人进行调查取证。
“我们是以纪委还是监委调查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
“谈话地点是借用当地纪委谈话室还是公安机关专门场所?”
“笔录纸是用监委的还是像以前那样用纪委的?”
……
“这个案件属于职务犯罪案件,依据《监察法》开展调查,调查人员的身份,就应该依据《监察法》规定,向证人出示监委的证件。”正好,张勇他们出差前,专案组雷打不动的“星期一学习研讨会”“每晚八点案情会商会”,都讨论到如何在调查取证工作中贯彻执行好《监察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特别是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大家讨论了多次。
张勇他们讨论越往深里探究,就发现要解决的“琐碎小事情”越多。而如果解决不好这些林林总总的“琐碎小事情”,就极有可能浪费时间甚至贻误调查取证的战机。
“《监察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均应当依照规定出示证件,出具书面通知,由二人以上进行,形成笔录、报告等书面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张勇他们针对这些“琐碎事情”,制作了一个索引示意图。最终,他们找了20多名证人,经过自查及请审理部门提前介入,所有证据材料均达到职务犯罪案件移送的规范要求。
“无论是谈话,还是外调,大家都不怕辛苦、不怕烦琐。”张勇清楚地记得,就在一个多月前,也是案件突破的关键时段,他和同事找一个经商的证人谈话取证,需要案发地某局的一份合同作重要参考。而要顺利开展谈话,则首先要从某局2013年至2017年共四年的数据凭证材料里找出这份合同来。然而,调查人员掌握的线索少又不具体,加之原先也请审计机关帮忙查找过这份合同,当时也没有找到。当张勇他们找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已经快接近下午下班时间了。张勇想着是不是考虑第二天再来,这时,调查小组另外两位在纪委工作了十多年的同事,已经快速地把一大袋子一大袋子的凭证倒出来,不一会儿就铺满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那位证人也很佩服纪委监委干部的工作作风,本来急着赶去处理生意上事情的他,见状也主动电话联系家里人帮忙打理生意,自己坐下来耐心地等待调查人员查找合同资料进行确认。
“细节决定成败。”张勇和同事们都十分赞同这至理名言。尽管“留置第一案”中这个主要被调查对象反调查能力很强,并且在对其采取留置措施之前,她找熟悉法律的人咨询过,知道监委留置期限是三个月,而且她还跟几个重要的涉案人员订立了攻守同盟,审查期间这个被调查人又一直在“违纪违法之间徘徊”。然而正是得益于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张勇从重点行贿人那里先行打开了缺口,最终水到渠成,全案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李霞的“没想到”
作为今年刚参加工作的优秀选调生,李霞第一个没想到的,就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参加市纪委监委“留置第一案”的查处工作。李霞大学读的是高分子材料专业,而她到专案组,专门负责案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大学专业学习的“材料”,参加案件查处工作负责的“材料”,尽管都是“材料”,却有“巨大”的差别,这也是让李霞没有想到的。而接下来的那些“没想到”的事情,让李霞既经受了严峻考验,又长了见识,工作能力更是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案件资料员,你得先熟悉调查工作。否则,就有可能是‘盲人摸象’。”来到留置点的第二天,专案组领导就安排李霞旁听了一场谈话调查。刚开始,李霞听着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谈话,你一言我一语的,第一印象就是这谈话很容易,就像聊天那样轻松。然而,没想到随着谈话进程的发展,这个担任局长的被调查对象渐渐开始不耐烦起来,后来她甚至发火责骂调查人员偏听偏信冤枉她。在调查人员严肃批评她之后,她干脆就沉默以对。“谈话室里那种静默的压抑气氛,时间稍长点就让人有窒息的感觉,到后来甚至一分钟都不想多待了。”李霞这时才体会到,看着貌似“很容易”的调查谈话,实际上远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轻松。
“对主要涉案对象的谈话调查,做她的思想工作,肯定不会轻松,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哪会轻易就交代问题?”在案情会商会上,办案组的同志简要地解答了李霞的疑问。随着调查工作的进展,李霞对调查工作渐渐熟悉起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也一步步走上正轨,然而,新的“没想到”又出现了。
那天,李霞跟着专案组的同志前往某市,调查主要涉案人员黄某某的两处“蹊跷”房产。有线索显示,购置这两处房产的资金来源,有初步证据指向是黄某某贪污受贿所得。而这两处涉案房产之所以“蹊跷”,小何他们告诉李霞,因为初步查证这两处房产“只有房屋使用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因而房产管理中心没有登记,这样查起来无异于大海捞针。一家,二家,三家……到了第五天,当李霞跟着专案组查到第八家银行的时候,终于取得了比较完整的资金往来证据材料,证实了“黄某某以好友名义在某地购置房产,通过资金往来的多次捣腾,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企图,而李霞手上拿到的证据材料,已经是沉沉的一袋子了。
“刚来到专案组的时候,想象中我以为整理材料就像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样,用夹子夹的,没想到是用大袋子装得满满的;到了办公大楼这里是拖进电梯间来的;到了办公室整理好以后,是用一个一个箱子装得满满的。”听李霞说起自己做材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形象感受,专案组的几位同志都会心地笑了起来,一同外出的小何还连连给李霞竖大拇指点赞。
“初步分析发现,黄某某的违纪违法行为,显示出有三个明显倾向:一是自从当局长后就开始收钱,从2011年年底至今从不间断;二是收受建筑包工头、商人的钱款全部收现金,意图很明显就是不留痕迹;三是她用收来的钱大量购置房产,在广西区内四五个主要城市都有多处房产,并且有明显隐匿财产的意图。”在最近召开的一次案情会商会上,李霞的简要分析,说得有根有据,就连专案组的老资格调查人员也对她刮目相看。
“千万不要小看资料员这项工作,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对整个案件突破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资料井然有序,就等于我们的调查取证工作有了充实的后勤保障,什么时候要“子弹”,什么时候都拿得出来,要哪份合同,要哪份自书材料,小李都能很快找到。”前些日子,案件取得重大突破后,在专案组召开的又一次“星期一学习研讨会”上,专案组组长张华对李霞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专案组的其他同志也不吝啬对李霞的称赞。“案件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的资料员小李的材料分析能力也取得‘重大突破’。”不知道谁这样说了一句话,会场上马上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这个“涉案人员多、涉及单位多、涉及项目多和涉案金额几百万元”的“留置第一案”调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那些伸向扶贫、救灾资金的一批“黑手”被“斩断”。专案组的同志回过头来思考,深深感到,调查工作中每经历一次“第一次”严峻考验之后,案情离事实真相又接近了一步,同时调查人员能力素质在新的办案实践中又得到一次提升。(文中人员姓名均为化名)(梧州市纪委监委 林柏江)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