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一位年逾五旬转隶检察官的心灵感悟
“年龄不是借口,真心付出才是最好的定盘星。”这就是我,一位年逾五旬的转隶干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年来最深刻的心灵感悟。
去年2月份,我离开了工作30年的检察岗位,转隶到大新县纪委监委,被安排从事预防宣教工作。我所学专业是哲学、法学,在此之前,身份是一级员额检察官,在反贪、反渎、刑检、民行、预防等部门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其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反贪、反渎工作。说句心里话,与案件打交道,我经验还算老道,出色查处了领导交办的每一宗案件,但搞宣教工作,我却是个门外汉。
人们常说,“四十不学艺”,我都53岁了,还能学吗?隔行如隔山,我还能从头再来吗?这是我转隶之初心中最大的苦恼与困惑。面对全新的岗位,我简直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所在部门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记得去年6月初我参加一次崇左市纪委监委召开的预防宣教工作会议,当听到领导一句“一年时间过半,有的县竟然至今自治区纪检网上稿数为零”的话时,台下的我一下子脸红到了耳根。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鸿”。散会回来后,我暗下决心:“必须短时间内掌握写作专业知识,胜任本职岗位,决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信任!”
坐言起行。从那以后,我白天坚持铆在办公室广泛阅读写作技能方面的书籍,晚上通过互联网如饥似渴地浏览借鉴文章达人的写作技巧,就连双休日也要“雷打不动”练习写作4个小时。与此同时,我还先后收集箴言警句、古今诗词、民间歇语等5万余条,并结合自身学习感悟,每天坚持记录写作心得。为实现宣传文稿纪法衔接,从习惯的法言法语向纪言纪语转变,我还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潜心恶补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纪律准则》《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细则》等相关党纪党规。去年6月,我利用陪领导到兄弟县学习观摩的机会,广泛请教了兄弟县同行的经验介绍;7月,我不失时机地参加一期高质量的写作培训班,接受名师达人的点拨指导;8月,又随组远赴上海交大参加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洗礼......我受益匪浅,纪检监察业务和宣传写作技巧也一步步得到升华。我深知,年龄偏大、记忆衰退是吸收新生事物最大的拦路虎,但我也坚信“人一能之,我十能之;人十能之,我百能之;人百能之,我千能之”的治学古训。
如果说年龄偏大、记忆衰退是吸收新生事物最大的拦路虎,能否争取来自家庭的支持亦不可或缺、尤为重要。刚开始,我老伴对我这种“反常举动”很不理解,也没少埋怨。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构思文稿,正入佳境之时,八十岁老母打来电话说家里水管漏水,让我回去处置,结果呢?你懂的!一个小时后回到家里,里外房间早已成了一片泽国。
“我嫁给你几十年,官没见你当过,爱较真这臭毛病却始终没消停。早年刚进检察院,你说专业不对口,死活也要通过自学考试拿法学文凭,前几年都老大不小了,愣是和后生仔竞争什么员额检察官,现在眼看将‘船到码头车到站’,你又为了什么‘华丽转身’瞎折腾,整天扎在书房里啥也不管,这个家你到底还管不管!”老伴冲着我吼。
老伴说的没错。不过,这可是刀子嘴豆腐心——河东师吼开始,理解支持结束。这不,几十年了,她拿我爱较真这臭毛病没辙,我也是在她这种臭脾气下一路走过来的。
收获永远青睐有备而来的人。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付出,我终于苦尽甘来。仅2018年8到10月,我撰写的稿件先后被国家级媒体采用3篇,区级媒体采用13篇,市级媒体采用50篇。此外,还在本地媒体及纪检监察门户网站“阳光权力网”发稿60多篇。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觉得,学习,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为晚。同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真心付出,无论你是处在少年还是壮年抑或是老年,都不过时。不信,你看那夕阳西下时,她发出的光和热,不是还能映照出一片片绚丽耀眼的晚霞吗?(大新县纪委监委 王咏平)
编辑:严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