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蝇贪”,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8日 17:44 打印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研读,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受教育和启发,身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就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履职尽责勇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一项极其重要和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蝇贪”成群,其害无穷。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感受最真切的是近在眼前的“苍蝇”。“苍蝇”虽小,却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挥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宗旨观念,忠诚履职、勇于担当,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全力整治基层“微腐败”,以高度的使命担当,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强监督。《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而言,要深刻领悟贯彻“精准”二字,就必须以精准监督执纪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一体推进,聚焦贫困群众的痛点难点焦点,开展靶向监督,紧盯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推动监督力量下沉,注重向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倾斜,削减存量,遏制增量。加强与扶贫、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动,从行业监督检查、专项巡察、日常督查中发现问题,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问题线索摸排机制,让监督更精准、更聚焦,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要保持高压态势,动真碰硬严纪律。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过硬的作风,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当前,从巡察反馈和群众反映举报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亲厚友、挪用侵占资金等问题仍然突出,并屡禁不止,这一点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作为承担脱贫攻坚重要任务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行为,对存在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失职失责的从严问责,确保纪律“带电”。同时,要举一反三、精准施策、靶向诊疗,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所涉及领域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坚决打掉扶贫领域“拦路虎”,让脱贫攻坚战场充盈正能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脱贫攻坚需要精准,治理“蝇贪”同样需要精准。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纪检监察机关特别是我们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精确锁定目标和范围,及时跟进,有的放矢,扶贫、惠民资金发放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让扶贫资金和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彻底铲除“蝇贪”的生存空间,严防“扶贫资金投进去,干部贪腐倒下来”。(桂林市七星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周毅松)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