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的宣誓 行动的指南 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有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日,我研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感悟颇深、获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高度,从理论、实践和现实的视野,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以辩证思维对我国当前的扶贫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全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和敢于实践的伟大精神,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通过阅读该书,我心潮汹涌,激情澎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一名帮扶干部,我也深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觉得在全国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也应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是全党的庄严承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还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既帮助中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又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担当精神。
这是全党的使命宣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强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爱国爱民情怀。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时刻不能忘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工作,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兑现全党的承诺,完成全党的使命。
这是全党的扶贫指南。“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一个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怎么做、效果怎么样,关键是看党委和政府的“头雁”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政治自觉,对本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创业带富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接上最后一个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他同时也指出:“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基层干部在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是组织,关键是人,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主体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贫困群众的脱贫大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做好,把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全面完成好,自觉沉到基层,脚沾泥土,心怀感情,扑下身子同贫困群众一起努力,一起想办法,帮助他们快点脱离贫困,早日致富奔小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出击,积极投身到这场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攻坚战中,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共奔小康奉献一份力量。(平南县纪委监委 李春鹏 )
编辑:马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