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扶贫路上
每每朋友们在电话里问我:在哪里?我的回答常常是:在路上,去宝坛。几年来,去宝坛成了我的工作常态。
宝坛是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乡,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本县最偏僻的一个乡,与环江县东兴镇、融水县三防镇毗邻,九万山保护区就横跨于这几个乡镇。去宝坛的路,最初是往西走,出东门镇,穿过四把、天河、乔善等乡镇,要走一个小时十分钟。后来天河至宝坛二级路开工建设,不好走,绕道而行,花的时间更多了。
去宝坛,往往返返,几个春秋过去了。去干吗呢?
宝坛乡,一直是我的扶贫联系点的,去那里参加各种会议,去参与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但最多的是走访帮扶贫困户。
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最初是十户:寨岑村纳塘屯六户,庄洞村好洞屯四户,每个月进村入户一次,一次走下来至少需要两三天,有时甚至花上一个星期。后来调整为五户:好洞四户,纳塘一户。两年前,路还算不错,到贫困户家近两个小时的路程,2018年路不好走,到好洞屯就花两个小时二十分钟,往返一趟的路上时间就是近五小时,若是顺利遇到贫困户们在家,一天可以办完事,若是手机信号不好联系不上,去了,扑空,那就事倍功半了。邻居常常笑话我,怎么老在贫困户家里吃饭,只是这其中艰辛却难以当成笑谈。
好洞屯的四户,都是李氏族人,三位同一辈,另一位是前三位的侄子辈;他们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一半插在山体里,一半向外伸出来下面顶着吊脚柱子,站在屋前,视野开阔,满眼是青山,风习习。去年,李氏大哥两个儿子毕业出来就业了,二哥小额信贷买部车搞运输了,三哥大儿子入伍,又得种树扶持资金了,三人率先脱贫,那天一起吃饭,举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恩”二字。今年,李氏侄儿辈的,其儿子得到雨露计划快要高中毕业,他也获得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最近愉快地在双认定表上签上了方方正正的名字;纳塘的贫困户覃氏,一直在深山里护林或是外出务工,信息采集多是电话采集,进村入户,偶尔见到他爱人和小孩。2018年底,终于抽到易地搬迁的一套房子,明年装修入住,有望脱贫。
另外,还经常去的是一家企业,计划年产五十万吨山泉水水厂,我所联系的重大项目之一。2018年十月份顺利开工建设,不到两个月,厂房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数千万元。厂址具体定在河水的一处大臂弯间的半岛似的山脊上,山脊像谁伸出的一条腿,背后莽莽群山,层层叠叠,深入云端,面前近处流水潺潺,远处山林森森,云雾缭绕,风景绝佳。之所以选址于此,除了风景好,最重要的因素是,此地电机岩石多,对改善山泉水质极为重要,水的口感好,微甜。企业主告诉我,水样已经带到了上海深圳等地作宣传,并且和几家大企业已经达成初步用水协议,市场的前景比较乐观!现在重要是克服困难加快建设,争取2019年春夏之交完成一期建设,进入投产。站在绿山青山间,展望未来,我看到他的笑容里满是金山银山。祝福他!
今天,冷空气骤然下降至零度。我和我的同事,穿过雨幕,向着宝坛的方向,行走在扶贫路上,窗外结冰凌的草木刮着车身、后视镜嘎嘎作响。我们笑着说:元旦不休假,以奋斗者的姿态再出发,累并快乐着。(罗城县人大 卢俞州)
编辑:俸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