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精准“亮剑” 护航脱贫攻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09:09 打印

精准“亮剑” 护航脱贫攻坚
——防城港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以精准监督促精准扶贫,决不能让“离群众最近的人”危害群众,这是防城港市委的鲜明态度,这是防城港市纪委监委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防城港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监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把监督执纪问责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出重拳、零容忍、抓源头,“拍蝇灭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严查快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防城港:精准“亮剑” 护航脱贫攻坚 
防城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袁煌在市县乡三级公开大接访活动现场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


  高位推动,层层压实责任

  自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防城港市委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市委书记李延强亲自担任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延强书记先后7次对专项治理工作作出批示,亲自蹲点调研,与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袁煌一起约谈各县(市、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对全市专项治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上行下效,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也分别约谈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签订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责重如山勇承担。市纪委监委把准专项治理工作着力点,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攻坚力量,研究制定《2018至2020年全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度》《关于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新时代作风建设“以案促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建立完善六项制度,实行制度上墙,“挂图作战”、“销号式”管理,把压力传导到一线、责任压实到基层,有效推动了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上下同欲者胜。各县(市、区)纪委监委紧跟步伐,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压实责任。上思县纪委监委针对落实扶贫政策不实、扶贫领域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等突出问题,制定了拓宽渠道、移送线索、明察暗访、查处问责、通报曝光、源头防控等6项措施,逐级压实镇村的责任。防城区纪委监委明确各派驻纪检组和专项督查组在监管中的“探头”作用,推动派驻纪检组责任的落实。港口区纪委监委成立督查组,划分督查区域,不定期对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压力传导到乡村(社区)一级。

  四级联动,凝聚强大合力

  “老人家,您家在危房改造时享受到补助了吗?是及时、足额拿到补助的吗?”“作为验收组成员,你们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了吗,核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相关部门有没有进行整改,是否整改到位了?”今年,防城港市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排查线索,这只是防城港市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一个缩影。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并非“一家之责”。 针对脱贫攻坚涉及县乡多、地域广,各地情况不同、问题表现各异的实际,市纪委监委创新工作机制,瞄准扶贫领域重点人员、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采取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回马枪”式复查等监督检查方式,沿着“扶贫项目、资金流向、问题线索、审查疑点”等路径,对扶贫工作全过程进行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联动监督,建立了市、县(区、市)、乡(镇)、村(屯)四级联动,市委、市纪委监委、市直部门、县(区、市)委、县(区、市)纪委监委、县(区、市)直部门、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八方同责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推动专项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聚力监督,建立了纪检监察机关与扶贫办、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信访局,以及组织、教育、民政、财政、人社、住建城管、交通、农业、卫计等单位参加的部门协作机制,形成部门间信息互通、工作协调、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今年1至8月,公安、审计、检察院等部门共移交问题线索42条。

  借力监督,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蹲点调研机制,邀请在审计、财政、交通、农业、教育、卫生、环保等多部门多岗位工作的市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开展蹲点调研,拓宽问题线索来源。“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问诊,是防城港市近年来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的一个有益探索,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感,强化了社会各界监督力量。”防城港市纪委常委陈普如是说。

 

防城港:精准“亮剑” 护航脱贫攻坚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违纪款清退现场会上群众领回被侵占的违纪款
 

  五管齐下,深挖问题线索

  “村党支部书记在发放低保金时做手脚被查处,让其他村干部不敢对扶贫资金动歪心思。”听到上思县纪委监委给予村原党支部书记韦某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后,公正乡吉彩村的村民们高兴地伸出了大拇指。

  “群众满意”是根本标准。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市纪委监委多措并举,深挖细查解难题,直击要害护民利,把“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和“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落地落细落实,持续释放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主动出击。推行“一月一专项”排查制度,每月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各县(市、区)、各扶贫领域职能部门或进村入户开展蹲点排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7个专项检查,摸排问题线索92条。

  巡察布网。在推进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列为巡察重点,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实现年内所有贫困村巡察全覆盖。全市30个乡镇(街道)全部消除了执纪审查工作空白点。

  拓展阵地。建立完善“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微信”五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平台,推动市县乡三级纪委信访举报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信访举报受理方式,开通随手拍举报窗口,对信访举报线索,做到了百分之百交办、百分之百审核、百分之百答复。

  清仓查库。对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信访件和问题线索及办理情况进行全面分类梳理,筛选尚未办结的、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进行重点核查、督办或直查查办。市、县、乡三级分别建立单独的专项工作线索台账,梳理出扶贫领域信访举报218件,目前已全部办结,共立案56件。

  政策感召。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充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有苗头性问题或已经出问题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及时提醒,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其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从内心深处生出“自我救赎”的警醒。2017年以来,共有101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待问题,上缴、追缴违纪款项总共176.87万元。

  “拍蝇灭蚊”,严查“蝇贪蚁腐”

  整治作风问题,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的热切关切,对大案要案重拳出击,对“苍蝇式”腐败坚决查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正风反腐的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文化获得感、社会获得感、生态获得感……2017年以来,全市有247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问题87批235人。

  整合力量。结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整合市县乡纪委、纪检组主要力量,实行统一指挥、联动协作,围绕问题摸排、线索初核、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科学配置派驻(出)机构、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部门力量,确保执纪审查工作顺畅高效有力。按照“查系统、系统查”工作思路,重点查处了防城区乡镇干部苏某某骗取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涉及相关部门40多名党员干部,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直查直办。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直查直办案件100件,结案61件。在自治区纪委指导下,直查了港口区企沙镇炮台村第一书记吴某某涉嫌冒用村民身份证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套取专项补助资金挪作他用,损害村民利益的典型案件。

  督办督导。落实市县两级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制度,市纪委领导分别下沉蹲点,对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蹲点调研,实现对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贫困村蹲点督查全覆盖。县一级查办案件95件,乡镇一级查办案件67件。督办典型问题线索73件,立案9件。

  上思县华兰镇叫宝村原党支部副书记黄某某,利用职务之便,为不符合条件的家人办理低保补助,违规领取补助金22935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港口区公车镇白沙村原党支部书记钟某某,伙同原社区干部截留该社区82户低保户83本存折、低保资金175.69万元进行二次分配和集中使用,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上思县水利局原局长凌某某,利用职务的便利,收受好处费55万元,为他人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谋取利益,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并被审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三个月。

  一件件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种种违纪违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一个个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严厉惩处……向全社会释放出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强烈信号。(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吴伟泰  林伟  )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