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紧盯涉黑涉恶问题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16:12 打印

   利用村委主任身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充当“村霸”,形成黑恶势力,多次带领群众进入他人林地内修割防火线,侵占他人林地,毁坏他人林木,造成林木损失达166.114万元,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2018年5月,罗城县纪委对许覃飞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6月,许覃飞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这是河池市纪委紧盯涉黑涉恶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河池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着力拓宽举报渠道、强化执纪审查、严肃问责追究,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案件。

 

   拓宽举报渠道,建立收集线索机制。河池市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视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及有关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积极关注网络媒体曝光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技术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访举报渠道。

 

  强化左右互动,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与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和司法等政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碰头座谈和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将收到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及时移送政法机关,并及时受理、接收政法机关等部门发现的问题线索。

 

  强化线索摸排,建立及时处置机制。开展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大起底,通过电视台、河池清风网、“12380”监督专线等相关媒体,公开了专项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并通过巡察走访、现场接访、专题暗访、随机抽查、日常检查等方式,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落实台账式管理,确保问题线索条条有着落。

 

      强化监督惩治,建立从严快查机制。聚焦打击“保护伞”问题。打准黑恶势力的“七寸”,深挖彻查“保护伞”,把扫黑除恶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打虎拍蝇猎狐行动”结合起来,重点惩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问题,从快从严,迅速查处。

 

      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24件,初核24件,立案16件,结案1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河池市纪委监委  廖文全 王英睿)

 

编辑:马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