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监督执纪显著成效是这样取得的
4月15日,平南县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庄严肃穆,座无虚席。全市首例监察留置案——平南县丹竹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干部李某某涉嫌犯贪污罪一案正在开庭审理。
法庭上,面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李某某当庭供认不讳、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旁听席上,60多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神情凝重,专心旁听,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
“首例监察留置案从采取留置措施到开庭审理,前后仅用47天。它的成功查办,体现了我县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我县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成效。”平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石金叶说。今年以来,平南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强高压、长震慑,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7月底,全县共立案303件,其中,查处扶贫领域案件162件;结案20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9人。
宣传造势 敦促承诺
“想不到县纪委会给我们瑶乡每个党员干部寄来一封信!”位于平南县最偏远的国安瑶族乡盘都村支书潘鹏华说,3月26日,他收到了县纪委寄给他的《致全县党员干部的一封信》。
平南县围绕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结合扶贫攻坚作风要求,精心制作1.2万多份《致全县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分别寄给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另外,还印刷3500份大字报形式的一封信,在各单位、乡(镇)、村屯、小区等公众场所张贴,在平南电视台、《今日平南》、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载,扩大宣传。
为了深挖问题线索,增强震慑力,该县印发3500多份《关于敦促违纪违法人员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大字报张贴到全县各村屯,敦促违纪违法人员在4月15日前主动自首、退缴违纪所得,目前,已有8人清退违纪款1.2万元。
同时,组织县、乡、村各驻村干部、帮扶联系人签订《平南县扶贫干部工作承诺书》,督促帮扶干部认真履行扶贫工作职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严格遵守廉洁纪律的规定。
此外,该县还利用平南电视台、今日平南、平南纪检监察网和平南纪检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媒体宣传专项治理工作;发动扶贫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对群众进行宣传解读专项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已发放印有举报电话号码的“廉政红包”8000个,制作宣传展板250版、墙体宣传标语3000条、举办专场牛歌戏8场,实现了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宣传全覆盖,营造了浓厚氛围。
自查自纠 深挖线索
自查自纠成为关键一招。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平南县紧紧围绕专项治理重点整治五大内容,按照自查对象分类细化自查自纠清单内容,分县乡各级各部门履职履责情况、各扶贫开发专责部门贯彻落实扶贫政策、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帮扶干部在位有为、村两委成员履职到位四大块进行深入自查自纠,全面梳理全县贯彻落实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求各单位按照自查对象分类细化自查自纠清单内容,对照部门履职履责、个人履职履责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入自查自纠,这是我们经过充分考虑的做法,已经收到很好效果。”平南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黄升说,从上而下从部门到村(社区)、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部细化自查自纠清单,指明查纠方向,会取得更加好的成效。
“我们今天已经召开全体村干部会议,传达了镇纪委和县纪委的自查自纠工作精神,要求各人认真进行自查自纠,主动提交问题。”平南县丹竹镇罗岑村支书许素文说,他在镇政府一听完会议,就立刻回到村委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目前,该县自查自纠发现18类368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262个。
科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平南县通过利用扶贫领域“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利用手机版WAP网站程序建立“平南县民生资金监管服务平台”创新监督模式,把各项民生资金受理、审批、发放情况全部通过手机端向社会公开,实现了阳光公开与监督投诉相结合发现案件线索。
巡察利剑作用功不可没。该县通过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将涉黑涉恶、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列入巡察重点,助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共收到扶贫领域方面信访件41件,排查出问题线索10个, 2018年第一轮巡察工作正在进行中。
此外,该县纪委还与各职能部门联动合作,重点对低保医保、“三资”管理、惠农补贴、危旧房改造补助、救灾救济资金使用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排查,拓宽线索来源。
铁面执纪 重拳出击
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1月22日,平南县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与县纪委合署办公,迅速完成各方面融合,并产生巨大的合体效应。
2月底,平南县监委对该县某乡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工作人员李某某涉嫌严重职务违法问题依法采取留置措施。
3月27日,李某某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案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4月15日,李某某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案依法在平南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这样的速度和成效,充分体现纪委监委融合后的强大执纪监察威力。
为强化扶贫领域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案件数量和质量,平南县还通过分区协作,将21个乡镇纪委和18个派驻纪检组划分成6个协作组,分别由1名纪委常委负责、1个纪检监察室联系,以协作区组为单位开展协作办案,实现执纪审查“组团作战”的格局,凝聚办案合力。
“我们对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始终秉持快立、快查、快移、快审的原则从严处理,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例外。” 平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石金叶介绍,要重点围绕扶贫领域 “微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深入治理,并坚持“一案双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的,实行责任倒查。
在纪律审查过程中,该县纪委还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按照五类线索处置方式抓早抓小,积极开展信访举报“大起底”工作,确保问题线索“零搁置”,对反映村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函询谈话,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以案示警 形成震慑
“通过此次庭审旁听,我感受颇深,也为自己敲响了警钟,让我明白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一定要廉洁自律,依法履职。”在旁听监察案庭审结束后,平南县大坡镇民政事务所负责人李达良感慨地表示。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平南县坚持案件查办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根据需要适时开展法庭庭审旁听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案件查办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教育针对性。像监察留置案的庭审,就专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县民政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到庭参加旁听,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坚持案例通报曝光制度,在平南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对查实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件,采取实名通报公开曝光让典型案例在阳光下曝光,强化震慑力,倒逼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切实改变作风,认真履行职责。今年已利用“作风曝光台”公开曝光违反工作作风纪律问题1期,涉及19个单位61人,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此外,今年以来,全县召开警示教育大会87场、举办警示教育展8次,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65场次,通报典型案例5批18起,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平南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2000多人次,营造了浓厚的警示教育氛围。 (平南县纪委监委)
编辑:赵东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