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北海市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中)带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巡查调研活动
“银海区平阳镇孙东村委原主任许佳本不正确履职,擅自改变19200元救灾资金用途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海城区地角街道办事处地角下寮社区居委会主任龚安娜不正确履职,造成共计2000元的残疾人专项补助资金不当使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今年国庆期间,北海市纪委监委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节假日不打烊,连续两期通报近期查处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持续释放出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
今年以来,北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1月至9月北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案件234件,结案16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58人。
强化担当,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四家班子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抓好学习贯彻,以‘头雁效应’推动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 7月至9月,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先后三次深入合浦县石湾镇、白沙镇和海城区涠洲镇的乡村小道、田间地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巡查调研,持续传导责任压力,推动专项治理深化。
北海市委总揽全局,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巡查调研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检验,高位推进,制定出台《2018年市四家班子领导带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巡查调研活动方案》,由市四家班子相关领导带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特邀监察员、廉洁监督员开展巡查调研。在巡查调研中,重点围绕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座谈会、举行一场公开大接访、察看一批现场点、走访一批农户、收集一批社情民意,检验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梳理经验做法,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有效推进了全市层面的专项治理。
据统计,各调研组深入30个乡镇、300余个村委、650户农户,通过查阅台账、入户核验扶贫资金发放情况、走访农户等方式开展调研,并召开了29场现场会、5场公开大接访,听取了30个乡镇有关工作汇报,200多名县区扶贫领域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廉洁监督员等人的咨询,共发现53个问题,并针对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到基层去,落实在行动上,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县区四家班子领导也纷纷走出办公室,到最基层去摸清问题底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有效地帮助贫困户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脱贫发展计划并逐步实施。
市纪委监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公开信,动员号召全市广大党员以自身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计落实10027名市、县区、乡镇三级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1002户贫困户,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994.8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609个,有效加快推进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巡查调研组走访农户,收集社情民意,检验专项治理工作成效
创新方法,增强惩治精准度
今年6月,铁山港区兴港镇杨屋村委原党总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王其华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原因是他在2008年9月至2015年10月任兴港镇杨屋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副主任期间,隐瞒其本人及亲属所居住房屋的实际情况,编造材料,为其本人及兄弟王其信骗取国家水库移民资金2.4万元,造成国家资金损失。
而该问题的发现,得益于科技助力。市委巡察组进驻铁山港区兴港镇杨屋村前,借助北海市大数据平台筛查比对,获取该村委会班子成员涉嫌违规领取相关补贴的信息。进驻后,巡察组有的放矢,及时快速地发现村委会副主任王某违规领取水库移民旧房改造补助的有关情况,并将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除了手段上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也在改进。今年1月,北海市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点,部署开展首轮村级巡察。采取“345工作法”,即:“紧盯3类人”,将村“两委”干部、扶贫干部和农村党员三类人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对象;“聚焦4类问题”,聚焦基层党的建设问题、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侵占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问题;“做到5个必须”,贫困户必须访,扶贫项目必须看,扶贫资金必须查,农村党员必须谈,发现问题必须报。34个巡察组对104个村委(社区)党组织进行巡察,实现对脱贫攻坚重点村巡察全覆盖,发现问题756个,向市县(区)纪委和有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229条,目前已立案90件。
“创新工作模式,用铁的纪律督促各级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都扛起责任,保证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落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缪佃江表示,除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要求市一级带头抓,通过明责任、压任务,全面打通自上而下的监督监管通道。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上下联动,瞄准问题靶心精准发力。一方面,“挂图作战”,责任明。制订2018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路线图”“时间表”,明确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落实了责任人员,层层传导压力,有效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合力机制。另一方面,制订《北海市2018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职责、定进度”的“四定”措施,以巡查调研、蹲点督导、五包督查、执纪审查、警示教育等工作为抓手,严肃惩治把黑手伸向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以及落实扶贫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不断拓宽监督举报渠道,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实行“双清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聚焦农村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等重点领域,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举报存量全面“清仓起底”。市纪委监委安排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带案下访、在全市巡回接访,并在全市新增设置信访举报箱639个;在市县单位门户网站均设置醒目的检举举报窗口,完成举报网站链接232个;在派驻机构、乡镇纪委设置举报电话232个;市辖30个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全部建成标准化的群众来访接待室。做到第一时间分流、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置。
在违纪款清退活动现场,群众观看扶贫领域警示录
严肃执纪,提升群众获得感
“感谢市委、市纪委,让我们被侵占的补助金失而复得……”9月21日,北海市涠洲镇危房改造村民代表阮文明、刘伟鹃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手中接过被承包施工方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金,热泪盈眶。
当天,市纪委在涠洲岛举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现场退款活动,将在查处涠洲岛旅游区农村危房改造验收人员失职渎职案件中追缴的被包工头套取的49.9万违纪款通过现场退还、走访入户退还等形式全额退给322户危房改造村民,收获了群众的点赞。
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既要让群众得实惠,也要让违纪者受到惩处。2018年4月北海市纪委监委在开展专项治理监督检查发现,涠洲镇2013年至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承包施工方有虚报桁条、门、窗工程量的问题。经查,涠洲岛旅游区建设开发局(危房改造负责部门)局长罗继志等22人组成的验收组不认真履职,导致49.9万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被包工头套取。今年8月,罗继志等人受到了政务记过处分、政务警告处分。
针对查处基层违规违纪问题易受说情干扰的实际,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重、典型性强、久拖不决的重要问题,北海市纪委监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实行直查快办。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直查快办机制,对收集的问题线索,快速研判,迅速调查,着力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吃拿卡要以及脱贫攻坚中的敷衍应付、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线索清晰、指向明确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直查快办,实现快查快结,提高震慑力;对基层办案阻力大的,实行异地交叉办案和乡镇纪委联合办案。同时,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以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2月中旬,市纪委监委对市辖县区和89个市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进行提醒谈话,今年以来,全市共有42名党员领导干部因扶贫领域问题被问责。
同时,北海市坚持以“十个一”警示教育活动为抓手,继续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梳理本市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教育读本,发放至县区、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手中;制作北海市首档党风廉政宣传电视栏目《清廉北海》,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讲清、讲透纪律和法律;组织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接受警示教育,让有声的审判震撼心灵;通过微信、网站等网络平台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把案件通报会开到群众家门口.....达到“查处一案、警示教育一片”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分43批次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问题103起次,形成强烈震慑。(北海市纪委监委 蔡德仁)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