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廉政卫士——年在桑榆却心似艳阳的追梦人
近日来,在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区的奇山秀水之间,在那蜿蜒群山通往贫困村的路上,活跃着一支年在桑榆却心似艳阳的追梦人,人们管叫他们是“脱贫廉政卫士"。
这支“廉政卫士”队伍是宜州区纪委联合区委老干部局,在今年四月组建起来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廉政小组。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决胜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国家每年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还要投入较多资金。但根据去年国家审计和执法执纪机关的检查情况表明,确实发现有不少扶贫惠农等补贴资金被侵占、截留和贪污问题。从宜州本地看,宜州区纪委监委在去年查办的205个案件中,就有99件涉及到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与脱贫惠农资金有关。针对这一问题,宜州区委、区政府组建成立助力脱贫攻坚廉政小组,小组成员由纪委退休老干部为主,在宜州区纪委监委指导下开展工作。
廉政小组主要是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特别是针对如何保证国家脱贫惠农资金的安全,如何使这些资金精准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以及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案发率高等问题,开展积极细致的工作。
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深入贫困村,到党员群众中调研,组织党员干部及骨干群众上廉政课,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讲脱贫攻坚扶贫惠农政策,讲解为政廉政纪律,讲红色故事等等。
指导农村党员干部要做到五坚持、五不能。五坚持,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过好思想关;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的权力观,过好法律关;坚持“三严三实”,过好作风关;坚持公正、公开、民主办事原则,过好监督关;坚持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过好廉政关。五不能,即不能虚报冒领脱贫惠农各种补贴资金;不能克扣、侵占、贪污脱贫惠农资金;不能在发放脱贫恵农救济资金中搞优亲厚友;不能有雁过拔毛、吃、拿、卡、要行为;不能执法不公和欺压百姓等。
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发现违法违纪和违反政策行为,大胆举报。
近期以来,廉政小组先后深入7个村调研,上廉政课7次;到2个贫困村开展文艺晚会演出,宣传脱贫攻坚精神和廉政新风尚,观看群众共800多人(次)。同时,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廉政精神、种养科学技术等,送到群众手上,先后发放资料1200多份。
廉政小组的工作受到乡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夸赞他们是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守护神”。
值得一说的是,廉政小组的队员们平均年龄63岁,都是已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但,他们思想沒有退休,初心沒有改变,为了百姓事,他们仍继续奔忙在脱贫的路上,默默地挥洒余热,默默地奉献所有!
(河池市纪委原副书记 卢宝亮)
编辑:邱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