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田虫
故乡的耙田虫,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给我的人生感悟颇深。
那时候,总是觉得春天姗姗来迟,父亲总是迟迟地,才牵着水牛去耙田。这耙田,一般要将田里的泥土翻两次、耙两次,且每次至少间隔几天。这样的间隔,泥土得到充分的发酵沤制,土地才能更加肥沃。农人一年的希望,就是从耙田开始的。
记得十岁那年的春耕耙田,父亲跟在水牛的身后,我则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着田里翻滚的泥浆,田里的一只只耙田虫浮现出来,星星点点的,在泥浆的水面来回穿梭,划出一条条水纹,很是好看,年少贪玩的我疾手把一只只来不及躲避的耙田虫捉进竹篓,那一刻,一种简单的快乐传遍全身。
耙田虫身子壮实,像孩子的指头大小,那头长得像雄性天牛。公的多为黑色,母的棕红色,公耙田虫好斗,每天下午,我们就会分成几个小组趴在地上看耙田虫“打架”,笑声,喝彩声在村子上空回荡。
晚饭时,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第一次耙田时,没有耙田虫出现,直到第二轮耙田时才有耙田虫呢?”父亲蹲在小矮凳上,抿了一口土酒,说:“因为经过一个寒冬,第一轮耙的田里泥土硬着呢,耙田虫躲藏在泥土中不会出来。几天后第二轮耙田时,泥土经过发酵与沤制,泥土腐了,它们就出来了,像个清洁工一样,在田里游啊耙啊,总想把田里腐了的东西清走赶走,把腐败物和害虫吃掉,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保障。”
父亲说到这,我突然放下了筷子,为之前无知犯下的错懊悔不已。此后,我们再也没捉过耙田虫。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后,我不但会经常想起耙田虫,而且每当到春耕季节,会到田里找一找耙田虫,看一看大自然中可爱的精灵。
今年暮春时节,红棉怒放,回家探亲,只见年迈的父亲在田里驾驶着耕田机耙田。耕田机耙过之处,泥浆翻滚,一只只活泼的耙田虫追浆逐浪,争抢吃着从泥浆里逃出来的害虫和腐败物。父亲微笑着对我说,有了耙田虫,害虫就少,庄稼自然就长得好啊。(梧州市委巡察组 李智聪 )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