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贤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战线上的“老黄牛”

来源:兴安县纪委 作者:唐菊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16:27 打印

                                           
   唐贤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战线上的“老黄牛”
兴安县纪委常委、信访室主任唐贤凯在批转信访举报件

 

  忠诚履职,能啃“硬骨头”

  唐贤凯,兴安县纪委常委、信访室主任。曾任崔家乡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界首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怀着满腔热忱,唐贤凯在基层纪检战线上一干就是15个年头。没有铮铮的豪言壮语,没有辉煌的人生经历,但他的忠诚干净、担当为民让群众记住他、感激他。

  
  2016年2月28日, 在收到群众举报高尚镇尚义村干杨某帮自己父亲违规办理“五保”的当天,唐贤凯立刻带队,亲自调取资料,找当事人做笔录,锁定证据,第二天就对杨辉立案审查。办案中还顺藤摸瓜了解到该村委其他干部也有违规办理低保的线索,唐贤凯迅速取证,将另2名村干立案审查,追究了镇民政办主任的党纪责任。此事,在高尚镇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镇政府也随即着手开展了一次全镇范围的违规办理低保大清退活动,及时清退了一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违规领取低保金的低保户,群众无不拍手叫好。

 
  善接地气,收集问题线索“专家”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全区开展的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唐贤凯负责组织全县的大接访和问题线索排查工作。不论是县纪委组织的6次大接访活动现场,还是各乡镇纪委每月开展的大接访现场,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问起全县重访户、缠访人的具体情况,他能毫不犹豫、如数家珍地回答你,有领导笑称他为兴安县“第二信访局长”。

  他还善于从群众的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捉到案件线索,并顺藤摸瓜,成功找到案情突破口。如在2016年5月唐贤凯与相熟的一个危房改造户的聊天中,听到村民说领到了1.8万补助,捐了2000元给村委做办公经费时,马上意识到这事可能存在“猫腻”。于是,他立即开展排查。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巧妙地从外围打听,当了解到该村类似的情况还有10来起时,立即向县纪委主要领导报告,并及时安排工作组下去核查。经过半个月的调查核实,掌握该村委共强行要求村民“捐款”2.4万元,虚报危房改造资金3.3万元的情况。随后,县纪委立即对该村的支书、主任双双进行了立案审查,还一并追究了该乡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
     

   唐贤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战线上的“老黄牛”
2017年7月25日,唐贤凯(右二)在兴安银杏广场接访

 

  为民谋利,做群众的“贴心人”

  2016年3月,兴安县溶江镇十几个移民群众到县纪委反映县移民局的移民项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情绪十分激动。他第一时间安抚群众情绪、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迅速拿出工作方案,报经领导同意后,很快进入调查取证阶段。调查组刚进驻,说情的人就接踵而至。但他坚定地回答:“任何时候,群众的利益都不容侵犯!”不久,案情水落石出,唐某等3人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今年4月,全县开展了一同过、一同苦、一同干的新“三同”活动,他被安排在崔家乡田南村。该村条件艰苦,群众最迫切的是安装太阳能路灯、接通自来水、修建进村道路。看似简单的工作,因牵涉到部门立项、群众筹资等问题,难度也不小。为了尽快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问题,他四处奔走,不仅联系协调县新农办、水利局、交通局等单位,还多次组织该村村民召开村民大会。经过6个多月的奔波,灯亮了、水通了,道路也开工在建了,该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逢人就说他是一名心系群众的好纪检干部。

  不忘初心,执着工作。他像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于来找他反映问题的群众,他始终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问候”,让来访者怀着怒气而来,带着笑脸而归。

  15年以来,他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严守工作纪律,加班加点不叫累、取得成绩不骄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纪检监察干部“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铮铮誓言,用过硬的作风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