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从严治党筑根基 风清气正促发展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作者:阮旭日 张红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4日 11:29 打印

  人民网-广西频道编者按: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开幕,会议系统深入总结自治区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区党风政风不断好转。近日,记者盘点广西各地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回头看”广西五年来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广西:从严治党筑根基 风清气正促发展

贵港市平南县上渡镇小刀协会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立正!看齐!做个合格党员,当先锋做模范是一辈子的事……”今年6月,一首《立正,看齐,做个合格党员》动画神曲“刷爆”广西人的朋友圈,糅合独唱、合唱、说唱、朗诵等音乐形式,配上版画及水墨风格的动画,节奏轻快、朗朗上口,把政治性、艺术性结合到一起。网友直呼:“没想到党员还能这么‘萌’!”
 

  包括《立正,看齐,做个合格党员》动画神曲在内,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两新”党工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联合推出的手机拼图游戏、手机APP、微信头像和表情包等“两学一做”系列新媒体材料,在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同时,使原本“严肃”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变得活泼有趣,赢得了党员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党员群体的“点赞”。上线当月,广西 “两学一做”系列新媒体作品累计下载超千万次。
 

  把严肃的学习教育活动变得“巧”学“妙”做,促进全体党员积极学习、有效学习,是广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广西坚持高标准、守住底线,不断创新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形式,严查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区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广西:从严治党筑根基 风清气正促发展

今年初,广西大新县现场清退违纪款20.87万元,图为农民拿到清退的违纪款
 

  亮剑“微腐败”,提升群众“获得感”


  “真是太意外了!能领回被侵占的钱,我打心底里高兴!”今年4月26日,许海兰从当地纪委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被干部违规“要”走的4000元惠农补助款,高兴地说道。当天,广西崇左市纪委向大新县宝圩乡的33户村民发还退缴的5.6万元涉农违纪款物。


  崇左市按照底数清楚、台账清楚、流向清楚、结果清楚、责任清楚原则,开展涉农款项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实施“入户接访”“进村接访”和“田头接访”等有针对性、精细化的“精准信访举报模式”,促进案结事了。


  收到关于南渡镇旺练村4名村干部骗取上级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补助资金的举报,岑溪市纪委立即派出纪检监察室,对这桩跨度两年多、涉及60多户、涉案92万多元的违纪线索进行全面调查。1个月后,涉案人被严肃处理。


  北流市对3480个危改户进行实地查核,对存在问题的756个危改户进行全面整治,追缴违规补助金310.6万元,查办案件69件,修订完善7项制度,有效地堵塞了监管漏洞。


  ……


  广西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严查基层“微腐败”战役,源于自治区党委的部署。2015年9月,自治区党委决定,由自治区纪委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亮剑。


  对普通基层老百姓来说,发生在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有着切肤之痛。特别是在惠农、扶贫等领域,一些干部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顶风违纪、肆意妄为,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有的大肆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甚至连群众的低保金、救命钱也不放过。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影响十分恶劣。


  蝇贪虽小,其害如虎。“开展专项工作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让违纪者付出代价,让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说。


  专项工作通过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五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严厉查处一批重点问题、震慑教育一批干部等“六个一批”目标。


  广西纪委先后召开两次现场推进会,从侧重性排查变为全面排查,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扶贫救济、低保医保、危房改造、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确保每分“救命钱”“造血钱”都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在这场严查“微腐败”的战役中,广西多地发布通告,督促有问题的党员干部限期主动向组织坦白,争取从宽处理。


  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在这场“拍蝇”大作战中,广西全区共有11740名党员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问题、清退违纪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党纪政纪处分12410人、移送司法机关514人,清退违纪款2.15亿元,经核实退还群众2589万元。


  “目前,广西全区政治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自治区纪委副书记蒋克昌说。

 

广西:从严治党筑根基 风清气正促发展

扶绥县党员干部职工观看首场《使命与担当》专题片
 

  创新警示教育,把纪律挺在前面


  “昨晚,你看了吗?”10月17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广西各地随即掀起收看与讨论的热潮。一句“你看了吗”取代“你吃了吗”,成为近段时间广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见面时的问候语。


  这部8集专题片披露了许多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讲述了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给广西党员群众带来了一次心灵风暴和精神洗礼。


  无独有偶。紧随《永远在路上》热播的步伐,广西顺势推出专题《使命与担当——广西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纪实》,自10月20日起,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广西电视台、广西纪检监察网等媒体展播,持续传递反腐正能量。


  《使命与担当》历时3个月制作完成,期间摄制组深入采访了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基层群众和主动交代问题的违纪党员干部,剖析了广西当前的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鲜活的监督执纪问责故事。


  《使命与担当》的展播再次引发广西党员干部的热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甚至贪赃枉法,则权力如洪水,将你吞噬,万劫不复。”看完专题片,自治区总工会纪检组长刘青这样说道。


  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的群众党员盘有福深感专题片带来的警示和教育。他说:“我们每个党员要把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作为自己言论和行动的准则,贯彻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习‘两学一做’精神,做一个合格党员。”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广西各地结合专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以典型案例为戒、为鉴。


  如自治区纪委编印水利、征地拆迁、农村危房改造3个系列警示教育读本;桂林市在国林、政法系统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活动;南宁市编印《明镜与警钟》正反面典型教材;多地将典型案例充实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中……截至2016年11月,全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8390起,用身边人、身边事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人民群众对广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10年来首次超过80%,达到82.3%。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五年来,广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竖立起、挺在前,一寸不让纠“四风”刹“歪风”,推动实现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全覆盖。全区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汇聚成了推动广西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广西:从严治党筑根基 风清气正促发展
史丹利化肥贵港有限公司党支部积极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两新”党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林明龙“火了”,在企业眼中他成了“香饽饽”,抢着要他到企业来挂职。


  原来,近两年来,广西钦州市选派了两批共25名处级非领导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任企业党组第一书记或指导员。林明龙挂职到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之后,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至今已为企业策划并成功申报首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申请争取到各类扶持资金近千万元。企业借此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作为钦州市“党企同行计划”的一部分,一个个“林明龙”成为“红色种子”撒播到广袤的“两新”组织土壤之中。“林明龙们”的成长,不仅带动了“两新”组织的飞速发展,也使“两新”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劲红色动力。

 

  而在两年多前,广西43.6万家非公企业、2.2万个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覆盖率仅有26%和19%,与全国53.1%的平均水平相比,处在“末班车”的位置。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的“两新”组织,每年还以10%至15%的速度增长着。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下,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两新”领域党建,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带头调研指导、动员部署、点评推动,要求“两新”领域党建“不留空白”。

 

  2013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挂牌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全区14个市、110个县(市、区)全部参照建立“两新”党工委,配备专职人员367人,自上而下 “一竿子插到底”。

 

  有了“专业施工队”,广西深入各地市开展深入调研,在2015年5月开始用100天时间打一场“两新”领域党组织组建的攻坚战,把大量游离视线、长期失联、偏僻零星的“两新”组织和党员逐一找回,使一个个党组织、党员告别“隐形”状态,亮明身份,带头发展。

 

  在广西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不少店铺都在显眼位置悬挂着一张“共产党员示范店”的牌匾。“这是一张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市场经营户、同时也是党员夫妻的龙沛、陈梅萍骄傲地说。

 

  经营户有了“主心骨”,发展就变得有底气。百日攻坚战,玉林的党组织、党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成长起来。针对个体经营“小个专”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构成复杂等特点,玉林成立了广西首个“小个专”党委,目前已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16.7万户“小个专”中,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的89.8%。


  “百日攻坚战”中,全区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445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295个,找回、发展和转入党员4.02万人,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950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提升到78.56%和78.18%,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一颗颗散落的“红色种子”被组织这条线串起,编入一个个“红色方阵”。如何激发这些“红色种子”焕发出“红色动力”?广西“两新”党工委有妙招。


  以“关注党员成长·激发组织活力”为主题的“成长·活力”千场培训,把全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员工每年全部轮训一遍。集中办班、送教上门、自主培训、网络选学……多种培训方式令注重精神“补钙”与业务“解渴”并举。两年来,广西累计举办培训班5100多期,培训党员21万余人次。


  “党建培训对我们企业起到了正衣冠、添活力的作用。”广西华蓝集团党委副书记何新说,在培训过程中,华蓝集团400多名党员员工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对照党组织要求查缺补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有了明显提高,不断创造业绩新记录。2015年,华蓝集团纳税总额达8000多万元,实现新的突破。

 

  找准“服务”这个党建与发展的结合点,广西实施“服务非公百强·引领跨越发展”大行动,为全区非公百强企业“开小灶、重点帮”,解决企业上市融资、政策落地、调处纠纷等难题,使之发挥“领头羊”和“发动机”作用。


  同时,广西指导成立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协会,开设“双强”大讲堂,组织党建创意大赛,促进党务工作者学习交流。

 

  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广西“两新”组织激发了活力,激活了动力。占50%以上生产总值、80%以上就业岗位的广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红色力量正在强劲涌动。(完)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