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县:让廉政文化入脑入心

来源:富川县纪委 作者:朱燕锦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8日 11:29 打印

  富川瑶族自治县以廉政文化“特色化、本土化、民俗化、大众化”为抓手,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丰富内容,扩大载体,初步形成了尊廉、崇廉、树廉、倡廉、守廉的良好氛围。


  廉政文化特色化。该县结合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牌,让廉政文化扎下根础。一是打造宣传长廊。以“创清廉村风”为主题在福利镇茅厂屋、富阳镇江塘村、葛坡镇深坡村精心打造了“一路清风”廉政文化长廊,设有廉石雕、展板、凉亭等。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廉政警句、家规家训等,既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又给人以温馨而深刻的警示,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居民崇尚廉洁,得到心灵的净化,逐渐营造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二是建造廉政实践基地。朝东镇以秀水村“廉政石鼓”和福溪村“莲溪亭”为中心打造廉政实践基地。位于秀水村进士门楼的“功德石”是全村最大的石鼓,这对饱经风霜的石鼓是北宋状元毛自知父亲毛宪的遗物,其告老还乡时,当地民众为感谢他廉政为民,便打造了一对功德石鼓相赠。莲溪亭是周氏家族为激励子孙后代向“出淤泥而不染,浊清莲而不妖”的周敦颐学习而建。石鼓传清廉,莲溪映清正,是毛氏和周氏先贤忠心报国、廉政为民的最好物证,教育了一代代毛氏家族和周氏家族的后人,也鞭策着纪检监察干部严格执纪。


  廉政文化本土化。该县将廉政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融合,使之实现“乡土化”,增强亲和力。一是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铁耕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开展争创文明生态村和村“好婆婆”“好媳妇”活动中,并举办了廉政文化知识抢答比赛,发扬传统文化,不断拓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领域,营造全县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二是开辟廉政书屋。充分发挥村文化图书室的作用,购置了反腐倡廉书籍500余册,以及党纪条规方面的政策条文,方便村民阅读及查询,定期组织村民到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学习有关党纪政纪条规、基层政权建设法律法规,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上技术课。三是开通了远程教育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等特点,广泛向农村党员群众传播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民俗化。该县注重将廉政文化与当地民俗深度融合,强化生命力。一是白沙镇利用群众文艺活动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建立廉政文化业余宣传队,在逛节(农村文化节,当地百姓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节)里开展扬正气、树新风的廉政节目,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蝴蝶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富川县历史上以秀水毛氏家族为代表的为官清正的人物和事迹。二是朝东镇将廉政文化融入家规家训中。干部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引导后人向好向善。秀水村名人归纳为“一状元三神童二十八进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劝学联至今还在秀水村古宅旧门上教化传承;文官武庙,让孝悌、清正、廉洁等好家风代代相传,绵延千年。


  廉政文化大众化。廉政文化不仅要融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而且要立足现状,从反腐倡廉的实践中,积极挖掘和培育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使之通俗化。富阳镇江塘村村部楼创建了农村党风廉政教育室,主要以廉政政策法规、正面典型、反面典型案例等展现出来,并建立了廉政文化广场,制作关于廉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孝文化等永久性石雕32块。每年组织县、镇、村干部分批次到基地进行廉政教育,2016年教育了干部800人次,让县镇村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在全县范围内自觉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廉洁从政良好氛围。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