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奈的份子钱”说起
最近和朋友闲聊 ,她说近年来常老听到母亲抱怨:老家每年向她要“份子钱”越来越多,有点喘不过气的感觉。朋友说她老家在广西一个比较落后偏远的农村,老家的红白事都要凑“份子钱”,只要有点沾亲带故的都少不了,这是长期形成的习惯。
她父亲是两兄弟,住在乡下的二叔更是苦不堪言,什么奶奶的外家的亲戚、老家本家姓的不管祖宗十八代,只要红白事总要找上门来,表面说是尊重,实际上是凑份子钱。年底二叔告知三姑六戚的红白事你都得掏腰包,有空还要亲自前往,认识的不认识的凑在一起吃流水席。如果你推脱不去,那就是看不起亲戚,下次你家碰到什么事需要帮助别人也不理,更何况亲戚呢。
过去六七十年代,凑份子钱不讲究,意思到了就行了,白事扯上几尺白布黑布也可以,红事几尺红布份子钱多少自定。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份子钱也就水涨船高,大有相互攀比之势,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后,份子钱越来越多,她二叔说如今乡下出份子钱一年多达五六千,少少也要一两千。风气如此,只靠做些小本生意为生的二叔被压得喘不过气,又无可奈何。
朋友告诉过二叔,中央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党员干部举办或参加红白事活动有严格的要求,提倡节俭,勤俭持家,移风易俗。二叔说这样做很好,党员干部带头,也减轻了很多人的负担。但在乡村,老百姓不受约束,没人带头去改变。
和朋友闲聊到这些,笔者颇有同感,也看到不少地方农村存在这些现象。笔者以为:党风带政风民风,党风正民风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模范执行者,除了自己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移风易俗,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说服带动影响周边的亲戚朋友,逐渐改变一些陋习,转变民风。当地党委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宣传勤俭办事的好处,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的危害和影响,同时,督促村委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有效纠正群众 乱办滥办酒席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民风民俗,让老百姓从中感受移风易俗带来的好处。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