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油茶散记

来源: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纪委 作者:曾志双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1日 15:13 打印

  一直很想写一篇关于油茶的文章,关于它那独特的味道一丝丝与味蕾纠缠……

 

  结缘

 

  油茶出了广西,就像藏在深闺的小妮子无人知晓,大家只知道酥油茶,甚至在广西范围内也不是很出名。但是,油茶的确很独特,只有细细品味了,你就会爱上它。它的做法很简单:准备好专门打油茶的茶叶,葱头,蒜米,姜。先用开水将茶叶泡开洗净,放入小铁锅(特制的油茶锅)里炒干水分,放入拍好的姜和着茶叶往同一个方向用木锺轻轻的搓,直到锅底结渣,放入少许油,葱头,蒜米炒出香味厉,再放入少许开水把结渣部分打散,再加入适量开水煮沸即可出锅,汤色金黄,茶香诱人。

 

  虽说油茶起源地是恭城,但是,在数百里外的河池市的大厂人却将油茶文化传承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向外人提起油茶时,都会说大厂油茶,既使到了外地生根落地,依然延用大厂油茶的名称。

 

  我家与油茶渊源颇深,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楼下有一户人家姓周,两家结缘是因父亲在山下的水塘里救了周叔的孩子,从此亲如一家,即使如今周叔和父亲先后归尘,但是孩子们依然如亲人般来往,我想这是一个见义勇为和知恩图报的故事,现在似乎成了奢侈品。

 

  周叔一家是恭城粟木人,平日一日三餐都以油茶为主,佐菜很简单,面条,稀饭,油茶果,花生,炒上一碟油菜,油茶倒出来时,顺势在每个碗里洒上一点葱花。第一次喝油茶,感觉有点苦涩,于是周婶会从她的小店里打开一包饼干,叫大家去去苦味,逐渐喝习惯油茶味道时,竟然喜欢上了头道油茶的苦。

 

  后来,周叔举家搬去北海后,留下了油茶锅,从此油茶走进了我的生活里。

  
  母亲与油茶  

 

  母亲很喜欢喝油茶,也十分好客,特喜欢热闹。


  喝油茶会让人放松心情,耐心也会慢慢增多,以至于我的母亲每次都会陪我们到最后。有时候我们中途喝喝小酒,把酒言欢,她还是坐在饭桌旁,静静听朋友聊天,时不时的插上几句,其乐融融。所以每次朋友家打油茶总会叫上我母亲去。老人家从不矫情,乐呵呵的随我一起前往。

 

  母亲身体不好的那一年,天天嚷着喝油茶,于是我每天中午从单位食堂打饭回家,两个人也打起了油茶,她显得特别开心:“好喝,喝油茶好啊,可以养身。”看她老爱吃就油茶的炸花生,我“恨恨”道:“老人家就不要老吃那些香辣的,对身体无益。”母亲颇为孩子气的说道:“就吃一点,改改胃口。”看着我经常因为打油茶没有睡午觉,母亲略感不安:“松仔,明天我们不喝了,你要多睡午觉,你看你都瘦了。”

 

  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那一年,起初还闹着喝油茶,于是我就打上一小碗拿过去(那时母亲的食量很小了),一勺勺的喂着她,她时而呆呆的看着我,我问她:“妈,好喝吗?”她点点头。后来,母亲基本丧失了说话能力,吃东西也不是很正常,但她仍然记得我,知情至爱,对于我来说,再苦累也是莫大的安慰。母亲临终时,基本上进食都困难了,当我和姐姐问她喝油茶吗,她竟然有力地应了一声“嗯”。

 

  往事如烟,母亲走了,关于她和油茶的往事已尘埃落定。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每每听到“油茶”,我常常想起爱喝油茶的母亲。

 

  四合院

 

  一个人在外,不管过得如何精彩,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山山水水。

 

  犹记得毕业那年分配在来宾工作,住宿在一叫四合院的地方。四合院其实不大,围墙围着两排平房,前后呼应,从北面通往南面的平房由一条走廊衔接着,似一个大写的工字。


  进入四合院有一个大铁门守着,白天很少上锁,即使到了晚上也只是象征性的掩着,毕竟里面住着十几二十户本单位职工。至于四合院有多久的历史我不想考究,现在留给我们只是温吞的回忆,一幢拔地而起的医院早已覆盖了岁月遗留的印迹。

 

  当时,四合院北面是留给新分配来的工人,有的两人一间或三人一间,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做饭的时候大家都搬到外面,每逢做饭时间,走廊里炊烟袅袅,各式各样的菜品飘香扑鼻而来,有时会有工友们端起一个大碗东窜西窜,品尝着百家菜,这样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绝大部分的人都搬进了新的生活区,住宽敞的屋子里,再飘香的味道也飘不进对门紧闭的房屋里了,这是所有城市的通病,人情冷暖自知。


  在南面靠近最里的一户人家里,独自居住着一位八旬了的老太,是栗木人,从早到晚都是打油茶为餐。我的一个朋友小张见老太一个人住挺可怜的,所以经常帮助老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人家就叫小张喝油茶,小张总是谢绝老人家的好意,喊多了,老太有点生气了,老推辞也过意不去,所以小张叫叫我和他一起过去喝。老太太看到我们来了很高兴,架起了油茶锅忙开了。我们要帮忙,老太太叨叨的说道:“你们不懂,你们不懂,马上就得了。”

 

  栗木油茶不似大厂油茶的霸道,简简单单。在一张陈旧的小圆桌上,摆着一碗泡好的面条,一小锅粥,一碟花生米,还有一碗剪碎的葱花。老太太娴熟的敲打着油茶,瘦小的身子在屋子白帜灯的光圈下逐渐高大了起来,房间也温暖了起来……

 

  说实话,栗木油茶的苦涩味很重,从未喝过油茶的小张那晚失眠了,我倒是喝得很舒心。老太太听到我们赞扬很高兴,后来经常邀请我们一起去喝油茶。从此,在四合院的日子里有了老太太的油茶,生活似乎不那么的无聊和清苦,游子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后来,我们搬到了单身楼房,再后来住进了新房。老太太也回去栗木老家了。听小张说起老人家不在了,心里不免有一些伤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不过老太太的善良与慈爰写进了油茶的故事里,依然茶香扑鼻。

 

  油茶就像那茶香,屡屡如烟却如此真实,让人在品尝中读懂许多…许多故事!

 

品味油茶散记

记忆中的打油茶

 

 

编辑:刘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