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1个村项目揪出28“蛀虫”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侠 通讯员 覃祚力 苏任泉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8日 08:43 打印

武宣 三里镇系列腐败案

1个村项目揪出28“蛀虫”

 

  项目重复申报、虚增拆除面积、虚报工程量、多计费用……2012-2015年间,武宣县三里镇原党委书记陈某利用职务便利,在推进三里镇上李村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建设项目中与工程老板苏某相互勾结,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巷道硬化项目、已建成的篮球场项目等,共同套取上李村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建设项目资金共计175万元,陈某分得32万元。陈某收受工程老板好处费1.4万元,先后三次代表单位送给武宣县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覃某好处费共计3万元。

 

  今年2月以来,武宣县在查处陈某套取上李村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建设项目资金案件中,牵出与此案相关的违纪人员,含陈某在内涉及党员干部共28人(其中科级干部7人、一般干部2人、村干部14人、其他农村党员5人),涉及违纪金额达350多万元。陈某以及三里镇原常务副镇长雷某(案发时任东乡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县财政局原局长覃某、县财政局原党组书记赵某等均被立案查处。系列案件立案28件,已结案2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0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9人。

 

  “该系列案件是武宣历年来窝案涉及人员最多、面最广的案件,也是武宣查处的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件,其暴露出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武宣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肖修建说。

 

  案件审查组从查处三里镇科级领导干部入手,根据案中发现的线索,牵出三里镇一批村干部和农村党员以及县财政局2名科级领导干部、1名股长。该系列案件的及时查处,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在武宣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凝聚了正能量,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武宣县委、县纪委主动担当作为,压实“两个责任”,高举惩腐利剑,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截至5月31日,该县共立案189件,立案数相比上一年度案件的总和增长226%,并在自治区现场会作了典型发言。其主要做法是:拧紧责任阀门,建立“两个责任”清单和县四家班子成员联系县直部门、乡镇专项工作责任制;深挖问题线索,全县共排查有价值的问题线索248条;速查快办,通报曝光,共印发文件通报曝光典型案件18批65人次、媒体通报曝光26批57人次;敦促违纪人员主动交代问题,该县共有1608名违纪违规人员主动上缴违纪违规款257.47万元,及时退还群众243人、退款金额31.83万元;建立村级基层“微权力”管理机制,形成“一单、一图、一线、两办法”的村级干部权力监管体系,以长效机制防治基层腐败。

 

  点评:该案件暴露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一是必须把“两个责任”压实到基层,基层党委(党组)和纪委要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当好勤政廉政的表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必须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沿,让敢于以身试纪者付出代价,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敬畏纪律,守住纪律红线,防止纪律上的小毛病发展成腐败问题。三是必须加强建章立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针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时,加强落实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编辑:刘梦云